繁体
首页

对石油能源问题的几点思考(1 / 2)

(2006年3月3日)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自185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后,石油工业开始步入人类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后,人类进入“石油时代”。石油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平衡,成为战略资源,但它同时又是不可再生资源。进入21世纪后,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在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之后,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

一、对油气资源的基本估计

目前,世界上容易开采和利用的油气资源储量有限。在我国,对国民经济制约最大的瓶颈是油气资源的短缺。2005年,我国生产原油18150万吨,比上年增加648万吨。原油进口11875万吨,比上年增加143万吨,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全年石油净进口13617吨,比上年减少756万吨,全国石油消费量31767万吨,也比上年减少108万吨。从长期看,在未来如果海上石油开发没有重大突破,我国的石油产量只能是微弱的正增长。我国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7.59亿吨,可采储量为62.04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24.08亿吨,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世界平均水平是23.5吨)。我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4.1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约2.35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1.84万亿立方米。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世界平均水平是24796立方米)。

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保守估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3.2亿吨到3.5亿吨,也就是说,5年左右的时间内,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将有一半以上依靠进口才能满足。更远一些看,2020年时,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可能达到4.5亿-5亿吨,那时我们每年至少要进口3亿吨石油。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二、谁在掌控着国际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是垄断价格,世界油价是几种利益集团的愿望互相妥协平衡的产物。从目前看,少数超级跨国公司及其与之结合的国际金融势力在价格波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控制和操纵作用。在石油生产——营销参与者要求“石油收入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国际石油市场能长期保持它的明显高于成本的价格,这与它的垄断性,与它同国际上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集团的特殊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当前世界上排位前50家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92%,产量的86.4%。全球的平均勘探开采成本一般在每桶10美元左右,中东地区的勘探开采成本一般每桶低于3美元。而现在的石油期货价格回落至每桶61美元左右,可见西方石油公司获取利润之丰厚。

三、我国应在规避石油进口价格风险上下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际石油采购的方式是按照国家分配的计划组织进口的,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导致经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缺乏足够的预见是中国石油进口过程中的问题之一。国际油价的单位是桶,我国的石油资源及进口时的单位都是吨,桶是容积计量单位,吨是重量计量单位,桶和吨之间还有个换算问题,因油质不同,比重不同,油质较轻的1吨折合7.2-7.3桶,每桶138.88-136.98千克;油质较重的1吨折合7桶,每桶142.85千克。我们大致按1吨折合7桶的比例换算,1桶油多要我们1个美元,1吨油就多收我们7个美元,进口1亿吨石油,我们就得多付7亿美元。受供求关系和人为操纵的影响,实际上国际市场上的油价波动幅度是非常大的,甚至在一天之内波动三四美元都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