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54章 武术:猛殷之士 自尊自强(2 / 2)

现在回忆起来,我们那时代的大学,似乎习武的人不少,很少有人是为了打架,但是男人的血气方刚和坚强品质确实能够培养。那时候,我们选修课,基本上不是散打就是跆拳道。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21世纪的大学生为何失去了尚武精神?》,深以为是,也为中国年轻一代感到担心。

“大家知道,近几年,大学生的私生活常常被诟病,有其时代的原因,有媒体的炒作,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确实出现了问题。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句偏激的话,即:四年,看不出一点所谓的大学精神。他们得到了什么?!除了无尽的空虚,就是一张充满精液的毕业证书。

一些大学生,进了大学,毛刚长齐,就认为这世界应该按照他的步骤去安排了。于是父母也好,老师也好,不过是迂腐的名词,他们要证明自己的独立和能力,却根本上缺乏一种尚武精神,性成了第一个突破的关键。同居,成了一种炫耀或者一种需要,但种种发展规律证明,凡事过了头总不好。试想,一男一女,青春无敌,一旦碰上了,哪个不想缠绵云绻,但要知道,在我们中国,大学确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很多人却在这样的‘进进出出’中荒废了……”

和我的观点一致,《21世纪的大学生为何失去了尚武精神?》作者也认为,大学生是需要到了管一管的时候了。网上报纸上经常有类似的新闻,这个女大学生厕所产子,那个女大学生人流多少次,我想这和同居多少有点关系吧。只是,有些愚蠢的行为实在让人痛心,有些人又不是猪脑子,凭什么老是让自己受伤害,一点基本常识都不懂,又怎么好意思去做爱,人流次数多难道为了申请吉尼斯记录,还是为了证明你有多爱他?!

年代一代精神迷茫了,有社会问题,但也有自身原因,所以,我很同意作者的观点。“迷惘何以拯救,强身健体,具备最基本的尚武精神,方是正道,肉体拯救精神,精神拯救灵魂。”

很多人认为,习武都是野蛮人干的事,现代文明人,没有必要花精力去做习武那么辛苦的事。小时候,家长也经常教育我们,如果你学习不好,就把送到少林寺去。现在中国也有一些武校,大部分的生源似乎都是调皮的学生。其实,个人认为,这是个误区,中华武术和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同样辉煌,同样灿烂。文事与武备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而行;舞枪弄棒与吟诗作赋,很早就是被我们先民所看重的文化修养的两个方面。 最早的武术观念,则是在《易经》一书中诞生的。《易经》开篇就有一句鼎鼎有名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实说出的正是尚武精神之精髓。

在现代社会,作为男人来说,习武是有必要的,并不是要多么专业。关键是我们认识到习武的真正内涵。我想,除了强身健体,这对一个男人的修为也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