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44章 下棋:“雕虫小技”打开大局面(1 / 2)

这里说的下棋,包括两个意思,一是下围棋,一是下象棋,即中国象棋,都是中国国粹。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往往追求一个“雅”字;象棋则要随和许多,田间地头、茶余饭后,所谓无处不能摆棋盘,无时不可下象棋,也是“俗”一种表现。一个男人,下象棋,下围棋应该是基本技能,能雅能俗方显男人本色。既能在大海里航船,亦能在小河里畅游,必成大器。

下围棋特别讲究环境,两人对弈静室,如果在能在寂静的竹林,细雨打窗的秋季,以及在湖上泛舟的情境下摆上一盘,则更有意境,更有情调。下围棋只要是两个密友就可,最好没有旁人观棋,即使观棋也要不语之人;下象棋很随便,只要是很好的朋友,大呼小叫,悔棋都无所谓,不过,对于输不起,患得患失,屡次悔棋的气小之人,还是不要跟他们下,下象棋赢要赢得畅快,输也输得起。观棋者可以语,但是特别喜欢插话的人,也请他们离远些。

我们男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对弈,所以,当你围棋不会下,甚至象棋也不懂的话,真的就说不过去了。

先说说围棋,起源于中国。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其本质是:谁的占地面积大谁获胜。不过“地”至今没有一个能被世界接受的定义--中国规则是“子空皆地”,日韩规则是“唯目是地”,应氏规则也是“子空皆地”。

围棋相传在上古时期尧时就存在了,史书记载,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不过,有件事让他颇为苦恼,就是他的儿子丹朱,虽然已经十六七岁,但是不学好,成天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反正不是令人省心的一个小子。打猎也不会打,农耕也不屑。为了教育儿子,尧帝就发明了一种石子棋,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这石子棋就是后来围棋的前身,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可是,尧帝的苦心最后还是没有任何用处,丹朱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又跟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还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帝尧也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经过他三年严格考察认为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

我们现在看围棋,它的规则是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围棋变化多端,比其他棋类复杂深奥,所以特别能够培养一个人的耐心和智力,作为国粹,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不少家长特别喜欢把小孩子送去学围棋,目的就是开发智力。

围棋自历史上出现以来,一直都受到欢迎。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更加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除了男人下,女人也特别喜欢下围棋,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187号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图》绢画,就是当时贵族妇女对弈围棋情形的形象描绘。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下围棋,当时我们都是通过找一张练习簿,在上面画格子对弈,下课的时玩,有时还没怎么下,就上课了,同桌就悄悄地下,老师都以为是在认真听课做笔记。工作以后,由于自己棋艺不精,所以不轻易出手,只是有时雨天好友来访,杀上一小盘,聊表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