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六节 如何挖掘储蓄品种的潜力(1 / 1)

一些网络媒体在披露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基金业务并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消息时,充分伸展想象的“翅膀”以渲染利好氛围,有的惊呼“10万亿储蓄资金间接入市在即”,有的喜称“股市终于迎来拯救大兵”,不一而足。股市牵手基金,真会使10万亿储蓄资金鱼贯而入?较为有限的新增资金,真会成为股市的“拯救大兵”?拯救大兵施救,真会救人重于救己?

撇开10万亿中到底有多少是非城乡“居民”的“注水存款”(如公款私存,“洋”款中存等)不谈,单从存款结构就可看出些问题。有人认为,我国的储蓄存款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存款人掌控着80%的存款额。如这一说法言之有据,那么能够入市的新增资金特别是长期资金就是相当有限。从8万亿储蓄的“大户”看,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多年,金融意识与投资能力都很强,他们的资金常在实业、房地产、证券、外汇、古玩等市场间“游弋”,擅长于“跨市场套利”,只要股市长期向上的趋势没有明朗,游资至多来股市“打个滚”而断然不会常驻其中。再从2万亿储蓄的“小户”看,他们在逐步走高的通胀压力下确有让资金保值增值的冲动,也确会有人耐不住存款、国债等收益率较低的“寂寞”而奔向偶尔较为“热闹”的股市而去,但相信已错失股市“鱼身”现突然想吃“鱼尾”的人数量不多。

道理极为简单,在社会转型各类“风险”凸显时期,他们存在银行的小额存款与其说是为了利息,不如说是出于凯恩斯所言的“谨慎动机”,这从以前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存款余额却节节攀升的“背离”中可以看出。这批被金融术语称为“利率敏感度趋向于零”的“铁杆”存款很快会苦尽甘来: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日见加大,加息“传言”的尘埃落定,这批储蓄资金更不会弃银行奔股市了,相反的资金流向倒不无可能。认清了这一些,10万亿储蓄存款中究竟有多少“潜力”可被股市“挖掘”也就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