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节 个人储蓄的运用策略(1 / 1)

储蓄的特点是风险小、方式期限灵活多样、简单方便、收益相对较低。但如果你在储蓄的时候好好考虑一番,日积月累也能多得些收益。

一是要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周期选择储蓄品种。在国家经济形势好转,经济增长率稳步上升时,利率一般比较宽松,同时物价并不高。这时选择中短期储蓄是比较好的,由于利率可能进一步提高,所以不要存入存期太长的定期存款。相反则需要选择长期存款。

二是采用合理的存款组合。考虑存款组合的总原则是兼顾收益和保证日常生活需要。定期存款利率高收益好,而活期存款取款方便,所以一般来说应以定期存款为主,活期只要可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够应急之用即可,一般为月工资的3倍。对于定期存款,如果数额较大,应多开几张定单,比如5万元存款不妨开成几张1万两万的存单,可把提前支取利息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此外不要轻易取出自己以前的定期存款。

据有统计,可凭存单向开户银行申请质押贷款来融资。可采用到期自动续存的方式,既防止利息损失,又省却了跑银行转存的麻烦;手比较“散”的朋友多重视零存整取,这样可以逐渐半强制性地为自己积累一些资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运用传统的银行储蓄作为个人财产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这种古老的方式,其风险很低,在我国可以说风险为零,但是,相对于其它个人投资方式来说收益率要低一些。

过去,国家政府也一向积极鼓励百姓进行个人储蓄,这样可以把百姓手中闲散的资金组织起来,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形势良好的发展,百姓的收入也不断得到提高,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起来,银行存款余额不断攀升,到2002年9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已超10万亿元,随着银行金融体制的改变,巨额的存款给银行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百姓的单一储蓄投资已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政府动用货币调控政策,对银行储蓄利率进行了多次适当的调整,连续8次降低储蓄存款利息,并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存款利息的20%)。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希望人们能分流部分银行储蓄存款,直接参与消费和个人投资。

在商品供应比较充裕的环境下,通过适当地刺激物资消费(合理地提倡、引导、鼓励个人消费),来搞活市场、促进流通、激发企业活力,不失为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百姓通过消费来带动商品的流通、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提高。适度消费有利于百姓(加快了新品的开发)、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国家,也缓减了银行储蓄存款的巨大压力。

一个人若能把握一定的风险投资意识,进行合理的个人风险投资,将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信息与财富的时代,个人理财及个人风险投资将是为自己积蓄财富的最主要手段,作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审时度势、更新观念,调整自己的个人理财投资意识及个人财富的积蓄方式,运用多种金融投资工具,规避风险、把握行情,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