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1 / 3)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封书信。

书信是用书面形式与别人交流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应用文,在实际生活中是常常用得到的。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一标题告诉我们:

收信的对象是“家乡孩子”;

“家乡”这一“孩子”的修饰语表现了写信者和收信者有着同一家乡的关系;

“给”是表示这信写给家乡孩子的,至于谁写这封信的,则省略了,我们从落款可知是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

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是我国著名作家,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巴金爷爷活过了一百岁,前不久才离开了我们。

“结构分析”

这封给家乡孩子的回信,充分表达了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

这封回信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二自然段):写“我”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时的感受,说明“我”不能一一作复以及无法回家的缘由。

先写“我”收到家乡孩子来信时的感受:

一是感到好像家乡孩子都站在面前,热闹非凡;

二是谢谢家乡孩子们所带来的温暖。

这里边洋溢着浓郁的乡情。

接着写“我”不能一一作答的缘由和“我”无法回家的心情:

身体有病,难以提笔,但又不能使家乡孩子失望,于是拿起了笔。

“我”身体有病,难以成行,然而很想回家,去看望孩子们。

——这一段里,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巴金爷爷的矛盾心情:想一一作复,但无法办到;想回家,但不能成行。愿望与实际之间产生差距,却更体现了巴金爷爷爱家乡孩子、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十分感人。

第二段(第三至四自然段):写自己回顾写作历程,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表达了珍惜有限光阴的强烈愿望。

先回顾写作历程,强调自己用作品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的无限深爱;

接着突出自己思索、追求而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随后点明自己要十分珍惜有限光阴的强烈愿望。

——这一段可以说是整个回信的主体部分,闪耀着巴金爷爷的思想光彩,尤其是对生命意义的诠解,对生命开花结果的细致阐释,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第三段(第五至六自然段):写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勉励和祝福。

在表达羡慕之后,紧接着点明“羡慕”的内涵亦即道路宽广,希望所在,实质上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勉励:爱惜时间,好好学习。

末了的“真诚祝福”表达了一位老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这一段虽然是结束语,但有其特定性,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之情。

“字词推敲”

“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句中的“温暖”一词,一般指暖和,这儿不仅表示孩子们的信使“我”感到温暖,还有特定含义:巴金老人当时已经87岁了,和孩子们的年龄有着巨大差距,孩子们给他写信,如同孙子辈给爷爷写信,老人自有一股暖流涌动;更重要的是这孩子是家乡的孩子,带来了一股浓郁的乡情童真,怎不使巴金爷爷倍感亲切,倍感温暖?

“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句中的“有限”一词,字面上不难理解,关键在于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用上“有限”?巴金爷爷写这封回信的时候,已是87岁高龄了,一般说来,人活到87岁已是少得很了,87岁往后的岁月可能不会太多了,余下的时间只能是“有限”的。巴金爷爷是不是悲观失望?不是。他自知到生命的终结为时不多,但他还要充分利用这余下的时间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所以对时光倍加珍惜,竟然到了以一分一秒来计算的程度,绝不是意味着他怕死。

“句子含义”

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这一句表现了巴金爷爷在写回信之时的心理活动和下决心写信的特定情景:“无论如何”表示排除一切条件,“非……不可”的意思,这里隐含的条件有哪些?例如年纪已大、身体有病、事务繁忙等等,巴金爷爷已将它们排除在外了。其中关键的原因是“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家乡的孩子从四川家乡写来40封信,那么多啊!而且如同郭小娟那样,只希望巴金爷爷写一小段话作复,大概他们也体谅到巴金爷爷的具体情况了,可见信里边跃动着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情,他怎能让他们失望呢?“终于”一词表现了巴金爷爷几经考虑、克服困难,到底下定决心,开始了写回信的行动了。短短一句,内涵多么丰富啊!

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这一句是全文关键句子之一,它表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谆谆嘱咐和殷殷厚望,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孩子们面前的道路“无比宽广”;孩子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是美好的现实、闪光的理想和未来的希望,这些都在心里边不断闪现;而孩子们正当年少,风华正茂,今后的时日虽长,但更要认识到它的“宝贵”,更要加倍“爱惜”,这是巴金爷爷面对“有限”时光而生发出来的嘱咐,他希望孩子们有长足发展,这才希望他们“好好学习”,不要虚掷光阴;末了一句“希望在你们身上”正是一个老人的内心话,孩子们精力充沛,前程无限,祖国的未来就在于他们的开拓努力、奋发进取,老一辈人怎不将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呢?

“语段理解”

第三自然段写巴金爷爷思索、追求,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十分重要,在全文有着不可替代的思想光辉,必须深刻理解。

首先,巴金爷爷对自己的一生作出诚恳的回顾和评价,充满了谦逊精神:

“杰出”和“普通”形成对比,巴金爷爷著作等身,成就巨大,理应列入杰出人物,但他要家乡孩子把他视为普通人,不只是简单的自谦,更重要的是他与家乡孩子想有一个平等的亲近的机缘,拉大距离、形成高下之别,不利于互相之间的沟通啊!

写作不是有才华,而是有感情,有爱,这也不是普通的自谦,更重要的在于突出他对世界、对祖国、对同胞有着浓厚的感情,深深的挚爱,这才用作品表达出来。

巴金爷爷的一生是“平平凡凡”的,但又不是“平平凡凡”的,他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普通一员自居,视自己一生平平凡凡,多么高尚的品格!

接着,点示自己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是他的人生观的集中揭示:

巴金爷爷一生中有过苦闷、彷徨,有过思索、追求,最后才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奉献和享受是截然相对的,巴金爷爷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