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3 牛郎织女(1 / 3)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地上的牛郎从小孤苦伶仃,与老牛为伴,老实本分,勤劳善良。天上的织女偶游凡间,遇见牛郎,两人相识结为夫妻,有了儿女。王母娘娘强迫织女与牛郎分开,使他们隔河相望,在喜鹊的帮助下,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得以鹊桥相会。故事谴责王母娘娘,同情牛郎织女,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

这则故事的雏形初见于《古诗十九首》,至《荆楚岁时记》,内容有了较完整的发展。经过民间传说和舞台演出,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更趋完善,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优美生动,感人至深。

课文径直以“牛郎织女”为题,就明白地揭示了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一与“牛”有关,一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增强了感染力。

“结构分析”

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牛郎和织女相会,成家,劳动,生下儿女,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却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被迫分离,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揭示了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一帆风顺的,表达了对破坏人民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对善良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全文十二个自然段,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一般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叙写牛郎孤苦伶仃,与老牛为伴,老牛指引牛郎到湖边与美丽姑娘相会。

第一自然段交代“牛郎”的由来。牛郎是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吃剩饭,穿破衣,上山放牛,没有名字,“牛郎”是人们叫出来的。

第二自然段叙写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他挑最好的草地,牵牛到上游喝干净水,牛与人结成了亲密关系。

第三自然段叙写老牛叫牛郎与一位姑娘相会。时间是黄昏时候,地点是山那边湖边树林里,对象是一位美丽姑娘,叮嘱不要错过机会。

——这三个自然段可以说写的是故事的发生。引出主人公、点示人牛关系、突出老牛指点机会,会见一位美丽姑娘。

第二段(第四至六自然段):叙写牛郎与织女相会,成家,过上美满生活。

第四自然段写织女来到人间。姑娘们嬉戏,有一个走向树林,她就是织女,趁王母娘娘睡着,便与众仙女飞到人间。

第五自然段写牛郎与织女相识。互作介绍,织女动情,决心留下做牛郎的妻子。

第六自然段写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男耕女织,辛勤劳动,有了儿女,日子美满。

——这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发展。织女与牛郎有一个相见相识相知的过程,牛郎心眼儿好,能吃苦,织女本来是天上的织锦劳作者,两人心意容易沟通,能成家过上好生活自在情理之中。

第三段(第七至十自然段):叙写王母娘娘破坏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生生拆散了他们。

第七自然段写老牛临终交代应急措施。大概它已预感到不幸即将降临,为下面写王母破坏做了铺垫。

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写王母娘娘得知消息,暴跳如雷,带领天兵天将抓走织女。

第十自然段写牛郎披上牛皮飞了起来追赶织女,王母娘娘划下天河阻住牛郎。

——这四个自然段形成故事的高潮。老牛预报,王母狠心,硬性分拆,制造悲剧,无疑是故事发展到顶峰。

第四段(第十一至十二自然段):叙写牛郎织女被硬性阻隔,只能隔河相望,七七相会。

第十一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分开,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这是结局之一。

第十二自然段写喜鹊相助,让牛郎织女有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这是结局之二。

——这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是王母娘娘造成的悲剧,令人发指。而喜鹊相助,牛郎织女得以鹊桥相会,虽然只是一年一度,毕竟是可喜的。一悲一喜的两个结局反映了作者对王母娘娘的憎恨,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增加了思想深度。

综观全文,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十分完整。

“字词推敲”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去喝最干净的溪水。”句中的“最”字虽然只是普通的副词,却体现牛郎照看老牛的“周到”:草地是“挑”来的,最好,无与伦比,可见牛郎不怕费难,尽了心力;牛喝水也不将就,总要到小溪的上游,达到最干净的程度。这样写,就有了下文写老牛先是指点牛郎与仙女相会,后是交代应急办法,真是好心得好报啊!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句中的“相识”一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见面、认识了,这一词语其实与下面写牛郎织女交谈,互相明白了对方的遭遇和身份,而且对各自的品质也有了解等内容是相关连的,否则织女怎么感到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的呢?因此,这一“相识”里,不仅包含了相互认识,而且包含了相互了解,他们有一个“相见”“相识”“相知”的过程,否则,天上的织女怎么会下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呢?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句中的“又”字不可缺少,老牛总共讲了两次话,一次是指点牛郎与织女相会,这是第二次,所以用“又”与之照应,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瞻前顾后了。而“满”字则表现了老牛悲伤的程度很深,一是它就要死了,与悉心照顾它的牛郎分手,二者之间早已结下深厚感情了呀;二是老牛预知牛郎夫妻可能会在它死后遭遇急难,到时它已离开了,帮不上忙,这才含悲忍痛留给牛郎一张皮……

“句子含义”

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这一句耐人寻味。牛郎为什么会没有名字?因为牛郎自小就是孤儿,哥哥、嫂嫂待他很不好,吃剩饭,穿破衣,让他放牛,自然谈不上上学读书了,谁来给他起名字?也因为他天不亮就上山放牛,终日与牛为伴吧,这才有了这个随便叫出来的名字。短短一句,包容了这些值得思索的东西,真是不可一掠而过,必须由表及里地思索呢。

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深层理解这一句宜于抓住两点:一是“机会难得”,二是“飞到了人间”。为什么说“机会难得”?因为织女和众仙女虽在天宫,其实并不自由,现在王母娘娘多喝了美酒,竟然睡着了,岂不是来了好机会?从中也可推测到,王母娘娘平时是多么专制!她们一起飞到了人间,表明了她们已经厌恶天宫禁锢的生活,渴慕人间的自由生活,一旦得到机会,自然就思想一致地飞往人间,去嬉戏,去体验了。后来,织女下决心留在人间,不再返回天庭,与这一句是意脉相通的。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这一句是写王母娘娘的。她为什么这样生气?因为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只不过是普通的放牛郎,两相对比,地位何等悬殊?所以句中用了“下嫁”。更重要的是天宫自有天宫的规矩,织女怎可私配夫妻?这一来岂不是破坏了天规戒条?还要不要礼教了?王母娘娘是专制统治者,对此怎能不暴跳如雷?另外,她发誓抓回织女,严厉惩罚,露出维护礼教的专制嘴脸,她是下定决心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多么可鄙,又多么可恨!

“语段理解”

第六自然是关键语段,关联前后,我们要兼顾起来深入理解。

这一语段总共三句,内在联系紧密:

第一句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牛郎本来就热爱劳动,织女本来就在天上织锦,都在劳动者的行列,他们组成家庭之后各司其职,自得其乐,难怪《天仙配》也讲到董永和七仙女男耕女织了。

第二句点明“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他们男耕女织,劳作不辍,从“辛勤”二字可知两个人的本色。由于他们自食其力,“辛勤”带来“美满”,一个“挺”字表示了“很”、“非常”的意思,大概牛郎织女对这样的日子心满意足,没有专制压迫,自由自在,以勤度日,哪能不满意开怀?

第三句则交代三年过去,他们有了一儿一女。“转眼间”表明时间在不知不觉间飞快过去,关键在于夫妻恩爱,共度光阴,不觉日月如梭,而随之到来的是“一儿一女”,这是爱情的结晶,希望所在,进一步补足了上面所写的“美满”,大概二人陶醉于这“农家乐”的幸福了。

——这三句描写了牛郎织女一家的平凡生活,又是令人艳羡的美满生活,然而这样于人无求、也与人无碍的生活,却要遭到破坏,读者会由此连及王母娘娘的横暴专制,更增添憎恨了。

“写作特色”

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有致。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故事情节自然不宜平铺直叙,否则了无余味。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又悲喜同在了。如此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例如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勇敢,向往美好生活;老牛的敦厚、质朴、忠诚;王母的残暴、专制、绝情;喜鹊的仗义、助人等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他如语言通俗易懂,甚至达到口语化程度等等,就不多写了。(葛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