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练习3(1 / 3)

教材分析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语文与生活。

2. 诵读与感悟。

3. 写好钢笔字。

4. 口语交际。

5. 学写毛笔字。

“训练重点”

1. 语文与生活。

本题安排的是作文草稿修改方法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已经写清楚了,可以更好地发现不通顺的句子和使用不当的词语,甚至还可找出错别字和用得不对的标点符号。

教学时先通过第一部分的生活情境引出方法。第二部分是著名作家老舍和叶圣陶的经验之谈。这部分的学习是让学生了解读的时候所能发现的问题,即“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以此引入下一个部分的实际修改。第三部分的教学是本题的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大声读,发现读得不顺、用词或表达不准确、读着感到别扭和不合逻辑的地方,再指名同学大声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最后师生对于修改的结果共同评议,完成一段通顺、流畅、意义准确、逻辑性强的文字。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书面表达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的密切关系,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2. 诵读与感悟。

本题安排的是金江的散文《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学习语言、积累词汇、积淀语感材料,并感悟到“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先借助本单元课文,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这篇小散文,做到熟读成诵,增加语言积累,进而从中获得感悟。教师不要过多地解释文章的意思,关键是让学生自主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之一,教学时要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到语言的特点和文章的寓意。

3. 写好钢笔字。

本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先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再进行描红。该题选自本单元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自然段。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特别要注意“霍金、魅力、求索”等词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在格子中的位置、大小、间距及和其他字的搭配。注意到以上这些以后,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按课本上的排列顺序进行描红。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的行款布局上,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写字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培养写字的综合能力。

4. 口语交际。

本题安排的是口语训练中的“学会系列”的内容,旨在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这是一次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口语训练内容,它能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然后集体讨论一下: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方面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向有关方面申诉?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申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话题学生平时不够关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做示范,也可借助音像资料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这个内容的口语交际。

5. 学写毛笔字。

本次练习学写的两个字是“和、胆”。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都是上紧下松,因此右边相应位置要提上一些,使左右重心在一条水平线上,整个字才显得协调。

“和”字的“禾”旁要写得窄一些,第二笔横画写得相对斜一些,最后一笔捺画应写成点画。其中两撇(平撇、斜撇)写法上也有明显的区别,要注意笔画方向的变化和笔画长短的不同。竖画是垂露竖。右边的“口”字框要写得略小一些,倒梯形,横折有力,重心与左边一致。

“胆”字左半边的“月”旁要写得窄一些,第一笔撇画是竖撇,先竖后撇;横折钩的折竖应写得挺直,其中的横同下面两横间隔匀称。两横位置要偏上,使“月”字重心提高,上紧下松;两横可以有点变化,且不与折竖粘在一起,稍微留一点空隙,使得这一部分不至于呆板而没有神采。“旦”字上面的“日”字呈倒梯形,上略宽,横画间隔匀称,中间一横同样不写到头。最后一横写得略长一些,但要注意与左边的避让,位置要高于左边的底部。整个字左窄右宽,右边要写得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