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6 最后的姿势(1 / 3)

教材分析

“题解”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级强震猝然袭击了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颤抖,山河移位。西南处,国有殇!

汶川大地震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悲伤,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感动。在那难忘的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我们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伟大。

读到课题,我们会产生这样一些思考:为什么说是“最后”的姿势?这是什么样的姿势?这个姿势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一位普通教师谭千秋的故事,去领略他灵魂的高尚和圣洁吧。

“结构分析”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位普通教师谭千秋在地震来临、生死攸关的一刻,张开双臂,誓死护卫学生,牺牲自己的动人故事,赞颂了谭老师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尚师德。

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平时的谭老师对子女关爱呵护,对工作踏实认真。

第一自然段以点带面,写地震前谭老师既是一位对子女富有爱心的好父亲,又是一位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好教师,因为他平常几乎每天都会像5月12日早晨那样,六点多就起床,先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带她散步,然后再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写地震时谭老师张开双臂,誓死护卫学生。

第二自然段写那天的天气情况。此处的环境描写预示着灾难的来临。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谭老师舍身救护学生的经过。

作者先写谭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再写地震来临时,谭老师迅速组织学生逃生,最后写谭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护住四位没有逃出去的学生。

作者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时,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去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在这一部分,写了谭老师的两句话(三、四自然段各一句)和三个动作(第六自然段中的“拉、撑、护”),从而展现了谭老师的大爱无疆、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此外,本段中三处(四、五、七自然段)对地震情形的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恐怖,另一方面表现了谭老师的临危不惧、舍身忘我,对谭老师形象的刻画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第三段(第八至十二自然段):写地震后人们深情地赞颂谭老师。

这一段写地震后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作者先分别选取了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一位老师等代表性人物,从不同方面深情赞颂谭老师,再总写同学们、人们对谭老师的回忆和赞颂。对怎样安排赞颂的人的顺序,人们各从什么角度赞颂,作者都有精心的安排。末句以“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点出了本文的主旨。

全文按照“震前震中震后”的顺序,先从正面(一、二两段),后从侧面(第三段),较全面地塑造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临危不惧、大爱无疆、勇于牺牲的光辉形象。读后感动之余,灵魂也会受到深深地震撼和洗礼。

文章如果分为四段也可以。一、二两段分法一样,第三段将最后一个自然段单独列为一段,这一自然段揭示主旨,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

“字词推敲”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句中的“拉”、“撑”和“护”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撑起钢铁般的脊梁,托起覆巢,誓死护卫羽下学生。

“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句中的一个“然而”,两个“再也”,充分表现了同学们对谭老师的深情怀念,我们似乎看到了同学们的扼腕,听到了同学们的叹息,感受到了同学们的黯然神伤。

“句子含义”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一句字面上简单明白,但含义深刻,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实写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他再也不能给学生上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很有幽默感的课了;他再也不能孝敬、侍奉他的双亲了;他再也不能关爱、庇护他的妻儿了……为了护卫学生,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二、谭老师张开双臂的姿势,不是普通的姿势。因为他留下的姿势,是一个舍己救人、果敢无畏的姿势,是一个精神伟大、力量强大的姿势,是一个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姿势,是一个永远张开双臂、英勇悲壮的姿势。这一姿势是谭老师一生中最完美、最动人的姿势,他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怀在这最后的姿势中得到升华!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张开守护翅膀、撑起钢铁般脊梁的姿势将被永远定格。这一姿势将永远定格在汶川大地震中,永远镌刻在四个学生的脑海里,永远镌刻在世人的心中,成为一座可歌可泣的英雄教师的丰碑!

“语段理解”

第十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不可或缺。一、二两句荡开一笔,转而写平时的谭老师,这既与第一自然段遥相呼应,又使谭老师的形象更丰富、更立体。“然而”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将全文的描写和抒情推向了高潮——“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句又为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做好了铺垫。

“写作特色”

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有以下手法:

一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一段和第二段主要描写谭老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从正面描写谭老师,第三段写人们对谭老师的赞颂,是从侧面刻画谭老师。第二段中,关于当时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作者越是将地震描写得强烈、令人恐惧,越能衬托出谭老师的果敢和伟大。

二是白描和衬托相结合。第二段正面描写谭老师时主要运用的是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简短的两句话、利索的三个动作来刻画人物,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对地震的三处叙写本身也是白描,在文中构成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虽然简短,却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