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九节 生死无常定律(1 / 2)

四季的转变也是无常的。我们看到春天的嫩芽和鲜花、夏天的绿草和翠林,到了秋天,花儿谢了,草枯了,大地就开始变了色。当冬天寒风冰雪来临,青绿的山林全干枯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植物又重新长出了嫩叶。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循环着,和我们生老病死的循环一样。

多数人都惧怕谈到死亡,而在宗教昌盛的地区,把死亡当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要面对这样的程序。

如果只是害怕死亡,却不去为死亡作准备预防,这种害怕也是没有用的。因此,面对死亡的重点,是要能理解生死,是要能实修。

现在物质很发达,可以解决很多的困难,但直到目前,科学上仍没有对治死亡的方法。世上很多宗教都会谈死亡的问题,也相信有轮回,但每个宗教面对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了悟人生是苦海,进而追求生命的解脱与圆满。没有像佛教这么圆融地谈死亡的。

有史以来,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不管他多么聪明、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权势,他不能不死。而大成就者所显示的涅槃,只是肉体的死亡,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死亡。高僧们是用欢喜心去面对死亡的,对他们而言,死亡就是一次解脱的机会。密勒日巴尊者说:“死亡是小小的成佛。”死亡的来临就像平常生活一样,没有特别的紧张恐惧。

在临终五大(地水火风空)分解时,虔诚心仍然一样存在时,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我们了。但是,如果这时产生恐惧心,佛来了也会当成魔。如果对临终实际的状态没有真实的理解,死亡时就会迷迷糊糊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像高僧一样以平常心面对死亡呢?在平时就要体验无常,因为死亡就是一种无常。佛陀说:“要理解痛苦,才能真实地想离开痛苦。”只有知道真正痛苦的人,才能真正消除痛苦。痛苦之因是业力及烦恼,而解脱痛苦的方法是“依止道”,达到寂灭、永恒的境界。

让我们生起出离心、转变心念、趋向修行的方法是观修寿命无常。对无常产生深刻的体认,真的会让我们警觉并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同时放下对轮回事物的执著,产生出离之心。

从空间上来看,我们所住的地球,和大家所熟悉的太阳、月球、行星,及外层空间许许多多的星球,都是从一粒微尘开始形成的。这些外在的世界,在成住坏空的大循环中运转,可以存在数劫,到最后都会经历无常的地水火风,自然消失、毁灭。在宇宙中,没有一个真实永恒的实体存在,没有任何物质是永恒不变而让我们可以永久依靠的。

每一个众生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生命都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消失,没有一个众生是恒常的。从小到现在,不管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已经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在无常来临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被死神带走,我们却没有感觉。这些人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是人道和傍生道的死亡,其实六道的众生都有命终死亡的时刻,从来没有只生不死的。不管是多么勇敢、美丽、多富有、多有权势的众生,一旦没有了呼吸,就没有生命了,这是没有例外的。

不仅每一位凡夫的肉体没有永恒的存在,连圣者的肉体也不是永恒的。你们看最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龙钦巴大师、吉美林巴大师、密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等等,还有汉地禅宗、净土宗的大师们,以及印度的许多大修行者们,到最后都涅槃了,没有一个还存活到现在。至于有些高僧留下不坏的肉身,也无法继续讲经说法,只是供后人瞻仰。这些大成就者们的肉体生命,最后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我们是习气深重的凡夫肉身,更无法确定什么时候会毁坏,所以应该把握现在精进修行。

不仅出世间的大修行者如此,世间的皇帝、国王也是一样。从古到今,如唐太宗、成吉思汗等大君主,当无常来临时也会离开人世。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位君王是不死的呢?这么有权势、有威望的人,也无法依赖他们的权势来延长生命,最后都在无常中毁灭,何况我们一般人呢?从国家历史来说,每个朝代所建立的庄严宫殿、所征服的领土、所统治的人民,随着改朝换代,辉煌灿烂都成了过去,伟大的帝国只留下古迹和历史文物,让我们研究、欣赏、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