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慢性肾炎(2 / 2)

③ 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④ 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⑤ 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其他疗法

① 针灸

体针

取穴:主穴:a。肝俞、脾俞、肾俞、志室、飞扬、太溪;b。膻中、鸠尾、中脘、肓俞、气海、三阴交、复溜、京骨。配穴:偏阳虚加大椎、命门、关元;偏阴虚加京门、膈俞;面浮肢肿加人中、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血压偏高加太冲、足三里;咽痛加合谷、天鼎;胸有压痛加俞府、步廊;肾功能不全加夹脊胸5~7.

操作:主穴酌取3~4穴,二组穴位轮流选用。配穴据症而取。针刺为主,配用灸法。用30号毫针,浅刺得气即轻加捻转后卧针,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轻捻行针。大椎、命门、关元三穴施以菱粒灸,每次5~7壮。针灸每周2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1周左右。

冷冻针灸

取穴:肾俞、京骨。

操作:每次取一侧穴位,交替轮用。用半导体冷冻针灸仪治疔;针体温度保持在0~15℃,留针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可连续二个疗程。

② 单方验方

肾炎康胶囊

组成:药用真菌耙齿菌进行深层发酵,制成肾宝多糖胶囊,每粒含100毫克。

用法:每日口服3次,每次2粒,日约600毫克肾宝多糖。

绿豆附子汤

组成:绿豆30克,制附子30克。

用法:水煎煮熟后吃豆,次日仍可再加绿豆30克煮熟食豆,第三天则另用制附子与绿豆同煮如前。忌生冷盐酒60日。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偏于阳虚者。

玉米须煎剂

组成:玉米须60克,海金沙30克,马鞭草6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水肿而小便不利者。

③ 气功

功法:三线放松功:采用坐式或卧式,腹式呼吸为主,配合六字诀练“吹”字,用补法。意守丹田、命门为主,配合肾俞。血压高加涌泉、大敦;血尿加涌泉;纳呆加足三里。摆好姿势,默念“松”字,分两侧、前、后三条线自上而下,依次放松。练放松功时,先注意一个部位,默念“松”字,再注意一个部位,再默念“松”字,依次完成。然后,把意念放在脐部。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循环,保持安静状态占每天清晨练1次,每次1~3个循环,安静一下,然后收功。

④ 食疗

消蛋白尿粥

组成:芡实30克,白果10枚,糯米30克。

服法:三者同煮粥,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间歇服2~4疗程(食量少者,芡实、糯米用15~20克)。

乌龟炖猪肚

组成:乌龟1只(500克左右),猪肚5O0克。

服法:将两者洗净切成小块,用文火炖成糊状,不食盐,每日早晚各服1次,于2天内服完,间隔1天再服1剂,3剂为一疗程。

蚕豆糖浆

组成:陈蚕豆(存放数年者最好)120克,红糖90克。

服法:将蚕豆带壳和红糖放砂锅中添清水5杯,以文火熬至1杯。清晨空腹时服,分5天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