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3.艾滋病(2 / 2)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③ 脾肾阳虚

治法:温脾补肾。

处方:黄芪、白术、茯苓、附子、肉桂、巴戟天、枸杞子、熟地、山药、泽泻、丹皮、大枣、甘草。

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加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味。

④ 肝肾阴虚

治法:滋肾养肝。

处方:生地、萸肉、泽泻、知母、鳖甲、女贞子、枸杞子、麦冬、旱莲草、丹皮、菊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三甲复脉汤、一贯煎。

⑤ 肺肾阴亏

治法:滋阴生津。

处方:生熟地、紫河车、天麦冬、龟版、黄桕、牛膝、五味子、玄参。

加减:兼咳嗽痰黄、带血、胸痛等之肺热壅盛加银花、蒲公英、薏苡仁、冬瓜仁、鱼腥草。

治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河车大造丸。

⑥ 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化浊。

处方:藿香、茵陈、石菖蒲、黄连、白蔻仁、滑石、射干、大青叶、黄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甘露消毒丹、白虎加人参汤。

⑦ 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

处方:牛膝、肉苁蓉、天冬、巴戟天、阿胶、龟版、鳖甲、白芍、杜仲、甘草。

加减:精枯羸瘦加鹿茸、紫河车;干咳频加麦冬、知母、鳖甲。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河车再造丸。

⑥ 肾阴阳两虚

治法:滋补肾阴肾阳。

处方: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云苓、泽泻、丹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

⑨ 热陷营血

治法:清营凉血。

处方:生地、赤芍、丹皮、栀子、连翘、银花、玄参、黄连、黄芩、石菖蒲、犀角、羚羊角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清营汤、羚羊钩藤汤。

⑩ 痰凝血瘀

治法:祛瘀化痰。

处方:熟地、川芎、地龙、赤芍、南星、半夏、山慈姑、莪术、牡蛎、贝母、玄参、蜈蚣等。

加减:热毒内盛加天葵子、七叶一枝花、蛇舌草、大青叶、紫草;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天麦冬、天花粉、女贞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桃红四物汤合消瘰丸。

(2)其他疗法

① 针灸

体针

取穴:主穴:关元、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命门、三阴交、筑宾、神阙、大椎。

配穴:外感发热加曲池、合谷、肺俞、列缺;体虚加太白、太溪;出血加隔俞、血海;失眠加神门、内关;疼痛加交感、神门、肺、肝、脾、肾(均为耳穴)。

操作:主穴每次取3~5个。因本病病情变化迅速,个体差异相当明显,故应据不同脏脯或经脉显现的症候取穴。配穴则据症选取。穴位力求少而精,为了不增加病人的消耗,留针时间宜短,一般不超过20分钟。除了早期病人采用补中寓泻外,余均用补法。主穴针后加艾卷灸,可嘱病人在家中自行灸治,自己无法灸的背部俞穴,由家人代灸,用回旋灸法,每次灸至局部红晕出现为宜。耳针用于止痛,留针时间可稍延长至25分钟。体质虚弱和慢性腹泻者,宜以灸法为主,前者以常用穴灸治(命门、膏肓、足三里、关元),配穴针刺;后者则灸关元、神阙、三阴交、气海。

操作时要重视预防性技术搡作。医生应戴消毒手套,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使用过的针、消毒手套及擦拭过穴位的药棉,均应置于密封容器内,另作处理。

针灸每周2次,可不计疗程。

② 单方验方

甘草制剂

组成: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甜素)。

用法:内服。

功法:早期以静功为主,随着症状的改善,可练站桩功,及简易的动功,如八段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