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在该认错时要主动低头(1 / 3)

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害怕因此承担责任。但实际上,主动认错的人更容易得到原谅。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常常不在于一个人有没有犯错,而全在于这个人的态度。

1.拒不认错往往会受到重罚

喜欢赞美称羡、厌恶批评指责是人之常情。面对赞美,我们往往笑容可掬,显得颇有风度,而一旦真的要面对批评或指责,可就是千人千态了:有的人一听到批评,就面红耳赤,忐忑不安;有的人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有的人咬牙切齿,仇恨满胸;有的人虚心接受,就是不改;有的人表面接受,心里怨恨,寻衅回击。其实,这些负面回应批评的态度,都是极不明智的表现。

温凯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向上晋升,最后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

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13000元。老板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以后在工作中细心一点。没想到温凯既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牢骚,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力复核自己的估算,没有权力越级报告。

老板问他:“那么你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是不是?”温凯说:“是的。”

老板见他既不肯接受批评,又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本想发作一番,但因念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碍于情面,就原谅了他,只是叫他以后注意,事情就算过去了。

不久,温凯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老板查出了错误。老板把他找来想谈谈这件事,可刚一开口,温凯却很生气,认为是老板故意和他过不去:“不用多说了,我知道你还因为上次那件事记在心里,现在特地请了专家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但这次我肯定没错。”

老板根本没想到温凯会死不认错,还随便怀疑自己,便让温凯自己去请专家来帮他核算一下。温凯请别的专家核算后才发现自己确实错了。

这时温凯无话可说了,老板对温凯说:“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我们不能让一个不许大家指出他的错误,不肯接受别人批评的人来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

本来,温凯所犯的错误本身也许不至于被炒鱿鱼,之所以后来受到了重罚,就在于他拒不认错的态度。

一个人的风度如何,并不体现在其身处顺境、面对赞赏的时候,而是体现在其身处逆境、面对批评的时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虚心接受别人批评、笑对别人批评的人。

缺点和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批评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点,就在于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别人的批评,你的缺点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评当镜子,用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往往还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这对你事业的成功不无好处。

2.低头认错远胜过抬头辩解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两种反应各有利弊得失,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即使承担,也因为把其他人拖下水而分担了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明明证据摆在眼前却死不认错。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

可是,这种死不认错的做法并不是一种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可能有很多人知道,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具有一流的狡辩功夫,但还是逃不掉责任,那又何苦去狡辩呢?如果你所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

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也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不管你口才多么好,又多么狡猾,如果你逃避错误,他人就会认为你“敢做不敢当”、“没气度”等。于是,老板不敢信任你,朋友也“怕”你三分,同事们更因怕你哪天又犯了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抵制你,拒绝与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

那么第二种情形呢?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的确会如此,人们会当场责罚犯错者,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高抬贵手”——既然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所以,在现实情况下,认错的后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一认错就会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