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读《红楼梦》随笔四题(2 / 3)

回首相望,整个院落的廊柱和墙壁,都由着一枝枝湘妃竹并排着,却未散发着清香。

这是哪儿?难道是我一直向往的那个地方吗?我又不敢确定。

正想着,一个梳着小圆髻,穿着淡蓝青布短褂的小姑娘,急匆匆地从屋里走出,我望见了她,她也望见了我,那双红红的眼角还残留着泪痕。

她什么也没说,举着伞,跑出了院子。

这时,屋里传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音的懦弱中显透着几分娇媚,听起来像是个女孩。

过了一会子,听到另一个女孩声音琐碎,似乎在抽泣,她絮絮地说:“林……林姑娘,你醒了吗?”

“咳……咳……咳,紫鹃。”咳嗽的那个女孩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那个叫紫鹃的女孩忽然叫起来:“啊!林姑娘,你又咯血了,这怎么好?你的身子日益消瘦了。”

林姑娘喘着粗气,好不容易止住咳嗽,断断续续地说:“没什么,咳……咳……,紫鹃,我没……咳什么。真的,没什么。咳……咳……”

紫鹃不作声了,但忽然大哭起来。

林姑娘咳嗽完了,轻声地说起来,“紫鹃,你是我的好妹妹,自打我爹爹去世后,我进了府上,这些年来,都是你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紫鹃停了哭声,发出一阵抽泣。

林姑娘又咳嗽着:“当年,我们姐妹兄弟几个,一起在藕香榭的水亭上看戏,一起在醉景阁那行酒令,拿刘姥姥取笑;一起斗百草,赞菊花,咏柳絮。那么美好的时光,我……咳咳……现在可好,二姐姐去了,三妹妹也算是巾帼英雄了,可与家人分离,谁受得了?湘云,湘云妹妹,不知她眼下流落到何处?是不是生死未卜……”

紫鹃轻轻笑了,她温柔地对林姑娘说:“姑娘,你真糊涂,你不是还有宝玉吗?”

“宝玉?”林姑娘吃惊地叫起来,“宝玉?宝玉他心里还有我吗?咳……今天晚上不是宝玉和宝姐姐成亲的日子吗?我为什么要有眼泪?咳,紫鹃,替我……替我梳妆,我要到园里走走。”

我以为紫鹃会拒绝,可她在抽泣里轻轻“嗯”了一声。

我的心顿时凝结了,难道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就如此注定了吗?我木讷地坐下。

过了好一会儿,紫鹃扶着林姑娘从潇湘馆里的翠竹影里走了出来。

我看见,林姑娘一张鹅蛋形的满是病容,樱桃般的嘴唇没有了血色,柳叶儿似的眉毛紧锁着忧愁之情。紫鹃一脸写满了哀叹与沉重。

林姑娘眼很尖,一下子就瞅见了一旁的我,气息喘喘地问道:“你是谁?怎么会在我的潇湘馆里来呢?”

我惊慌地知道,她就是绛珠仙子——黛玉。黛玉问话时毫无生气,显现的全是落寞、孤寂和疲惫。

“还有,你怎么穿得这样少?”未待我反过神来,黛玉对我又问了一句,我不由自主地看看自己,我居然只穿着一件汗衫。

尽管我是下意识的动作,我还是不得不结结巴巴地回答:“我,就是宝玉的书童,叫茗烟啊。”

林姑娘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我是谁。

“宝二爷叫我来给姑娘传话,他说……”我还是没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忽然间,林姑娘很是兴奋,她挣脱紫鹃的手,猛地抓住我的肩膀,大声问我:“宝玉?二哥哥他说什么?你快说啊!”

我一时语塞,随口撒了个谎:“宝二爷,他说……他希望你快乐!”

“咳……咳……”黛玉一听这话,身子慌了慌,脚步也情不自禁地凌乱起来,她趴在廊柱上不停地咳嗽着:“代……代我感谢宝二爷。紫鹃,我们走吧!”

一阵悲情涌上我的心头,我看见她们转身离去,紫娟还狠狠地乜了我一眼。我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我的那句话,将黛玉逼上了绝路。

疏雨滴梧桐,处处皆是情。此时此刻,天上的雨更大了,我不放心林姑娘她们,便悄悄尾随她们而去。

我甚至想,水做的黛玉会到哪里去呢,她会不会去秋爽斋门口抽泣?或是去紫菱洲那里呜咽?但见她们的行迹,断然没有去昔日经常光顾的怡红院,难道林姑娘已经斩断万般情愫,六根清净了吗?

没料到,紫娟搀扶林姑娘来到往日黛玉埋下的花冢,黛玉念起与宝玉阅读《西厢记》的情景,回忆落花缤纷的时光,追思小桥下的潺潺流水,回顾自己吟唱的《葬花吟》……黛玉再也不能自己,突然趴在花冢之上痛哭起来,嘴里还仍然絮絮叨叨着:“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又过了好一阵,林姑娘发出剧烈的咳嗽,她忽然疯了似的,挣脱紫鹃的双手,出人意料地奔跑开去,转眼之间,黛玉便没了踪影。

紫鹃慌了,惊慌失措地边哭边喊。

我也慌了,一边喘息一边呼喊:“林姑娘不见了!林姑娘不见了!”

黛玉的失踪,荣府上下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想知道。老太太、太太、小姐、爷们和丫鬟们无力无心照管黛玉这等琐事,全都在为宝玉宝钗两人的新婚大喜之事张罗着、忙碌着。

我和紫鹃寻找林姑娘花了整整一天的时光,还是一无所获。我安慰紫鹃,叫她去潇湘馆等候着,我自去四下里探询。

最后,我竟在凹晶馆的走廊上歇息时,惊喜地发现了林姑娘,她目光失色,面容呆滞,心如槁灰,正用手拨开水中的荷叶,一步一步地往前行,眼看湖水快漫过它的胸口,她就要走到湖心了……

我惊慌地叫喊:“林姑娘,别想不开!”

黛玉一点反应也没有,口里依然吟着:“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林姑娘,你快回来啊!”我发出的声音已经最大,我感觉自己呼唤像破裂的锦帛一样无用。

月暗星繁,蛙鼓已熄。尽管我声嘶力竭,可黛玉什么也没有听见,因为她的心碎了,我只能够无可奈何地眼睁睁地望着她,让那像撒满碎银的湖水掩埋了她……

我失声痛哭,泪眼涟涟,周围的一切变得朦胧迷离。刹那间,凹晶馆旁边的水塘突然开满了荷花,粉嫩粉嫩的花瓣总是在我眼帘萦绕,我想那应该是林姑娘温柔妩媚的脸庞……

荣府张灯结彩,喜庆锣鼓喧天,宝玉宝钗的婚礼热闹非凡……

我一手空空地回到潇湘馆,紫鹃和雪雁也不知去向。我看见,熏香早已熄灭,黛玉的床榻之下有两只白丝帕,上面泪痕斑斑,血迹斑斑……

我哭了,两条冰冷的小蛇在脸上爬行。

屋外的翠竹随风摇曳,发出瑟瑟哀鸣……

时空再次扭转,我重新坐在电脑前,亲眼目睹了一场无法挽回的噩梦。

这一刻,我竟没有了眼泪,心像铁石心肠,情似泰山顽石。

我随意敲了一下回车键,轻松地退出了这场空虚的梦。然后,与周遭人一样,忘了忧伤和同情,每天笑迎二十一世纪的新生活!

(四)日边红杏倚云栽

——我说探春之“嫁”

打从读《红楼梦》以来,我对文中的“刺玫瑰”贾探春始终怀着一股由衷的钦佩之情,我不仅爱着她的美丽,欣赏她的傲气与才华,也喜欢她的不羁的豪放之情。

大观园里,探春可以说是除了宝黛之外,才情比较高的一个!论才干,曾与宝钗协理荣国府!其心中的丘壑不比凤姐差!书中把她比作一朵玫瑰花,又红又香,但是有刺!凤姐,在对待贾府的三个带“春”字的女儿中,独独对她怵去三分!连宝钗也认为她是姐妹之中的拔尖人儿!虽然她是姨娘生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敢小瞧她!

《红楼梦》是一个极大的悲剧,这是人众皆知的,所有人都逃不过悲惨命运的无情捉弄,包括着探春。从高鹗的续书看来,探春后来嫁了贵婿,做了王妃,她的后半辈子有了无尽的依靠,而且也曾喜气洋洋地回来省过亲。可以看出,高鹗对探春也同样地喜爱,不忍她苦陷于贾府的败落中。但他的构想却有悖于曹公原来为女儿们设定“薄命”的定则,因为曹雪芹老先生笔下的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四姐妹取其一字,便为“原(元)应(迎)叹(探)息(惜)”的总结局。所以在我看来,探春的命运,绝非“远嫁并且过太平日子”那样简单。

这里,我们开始分析与探究三小姐探春吧。

先整体分析一下探春的个性特点。曹雪芹老先生笔下描写三小姐探春的与众不同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就连她的闺房,那气象不凡的疏朗、格局的空间感,以及室内的每一件摆设,都活脱脱地写出了探春高贵的性情、独特的风格。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写道:探春性格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

这就是超凡脱俗的“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气韵,就如那束白菊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然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从那花梨大理石书案中看出些许冷硬的线条美,这可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而那颜鲁公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曹雪芹老先生赐给探春一个“敏”字,这是最恰当最准确的评价。

探春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贾府的人送她绰号“镇山太岁”,又称“玫瑰花儿”,好看扎人。说明探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像一头藏爪狮子一样谁也招惹不得。倘若有人敢冒犯她,她就会像狮子一样伸爪扑倒任何人。

因此,就连恃权横行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小说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有一段对话,写出了对探春才干敏捷的评价来。文云: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她)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她)一犟,就不好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评价探春时对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一个乖人。虽然叫他(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她“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可谓评价中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探春都堪称现代女强人的典范,但是探春之所以高出王熙凤一头,最关键之处是探春的“知书识字”,说白了也就是她文化素质高,所以王熙凤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更利害一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