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云山珠水藏清晖——广州游历散记(2 / 3)

外婆身体欠佳,受不了外面过度的炎热,只好放弃这次出行。当然了,舅舅的公司有事要忙,我们游览的行动就由舅妈带路,也好照应我们一些。嗨,外婆真是没福气,不过身体的确要紧哦。

广州的确是国际大都市,这个城市历史不但悠久,面积特别大。你看,我们跟着旅行团队一起出发后,围绕二沙岛、琶洲大桥、天河广场、黄埔军校旧址、三元里、越秀山和珠江(晚上安排了“珠江夜游”等地方,那辆豪华中巴已经带着我们绕了多少个圈圈。

听着导游叔叔略带广州方言的普通话,怎么说怎么别扭。他把广州的风云历史、人世沧桑娓娓道来。可翻来覆去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有没有一点新花样。

天气纵然酷热,可幽幽森森的白云山上游人似乎特别多。看样子,他们之中的大多数还是本地人。我们办理了观光车的手续,登上车,缓缓悠悠地向山上驶去,微微泛起的轻风降低了炎热的程度,我也尽情享受着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但见,苍穹与绿地之间有着郁郁苍苍的林木,呈波浪线般此起彼伏,白云山犹如身处江湖上的一叶扁舟,感受着此美景,我涌上来的全是满心的愉悦与畅快。

在白云山麓一片广阔的草地中,有一块三色叶拼成的图案,不但十分显眼,倒还透出挺精致的韵味,像有意的刺青,令人回味无穷。后来,从导游叔叔的嘴里获悉,这株图案花原来是广州的市花——木棉。见我对此趣味盎然,他还为我念叨几句诗词——

漫步长腰岭,

茶亭解渴饥。

山回荒径绕,

人上暮云移。

已觉黄梁梦,

还吟墨菊诗。

鸟啼松柏上,

攀顶汗淋漓。

——云山闲人《五律·登广州白云山》

不经意间,印入眼帘的人渐渐多了。白云山顶上是游人们的休息场所,但好像还是老年人要占绝大多数,连冒着炎热跳探戈的,都是面部皱纹比衣服花纹还多的人们。可惜他们交谈的广东语言实在难以让人琢磨,观光车停住后,导游让我们尽情地放心地在这里休息,30分钟后尽快集合。大家没等他说完已如鸟兽散去……

我发现,游人在此处最爱的游戏活动是踢鸡毛键,可能是自发的新时尚吧。瞧那些兴高采烈的大叔大妈们笑得那样灿烂,人也精神了许多。我转身环顾背后那灰白色彩的花岗岩,想必这抽象的形状是否有着其他深意?这可是从长江三峡千里迢迢运送过来的,充分体现了祖国的团结和爱好和平,印有“两江情缘”字样的巨石在淅沥的水面下浅吟低唱,而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小鸟啼叫正从“鸣春谷”里幽幽远远地传了过来……

石梯一侧,“白云晚望”四个遒劲大字很抢眼,那饱经风霜的字样依然精雕细琢在一块黄石上,听说“白云晚望”是一道著名景观,是白云山的重要景点之一。此处有一个阔大的平台,据说从这里能够远眺到广州城的大半部分。我双手轻轻地扶着石栏,很有一种“凭栏独望”的感觉。只可惜清晨时分,全山还浸淫在浓雾下,远处山峦氤氲,近处苍叶遮掩。“或许,我们应该在傍晚时分来,就可以饱览美景了。”我无奈地耸耸肩,又思忖:“白云山上的夕阳或许是另一番秀丽的景色吧?!”正想着,一个紫色的鸡毛键飞了到我的跟前,我一伸腿,将它稳稳地踢了回去……其侧畔有一座凉亭,可供小憩,亭之语曰:“裁云”。裁云,可谓白云山装点了云霭,或是缭绕装点了白云山?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在回程的电瓶车上,总算可以看见了白云山的全貌,只可是一抔青色滃染,无处形容,不了了之。

合座半瓯轻泛绿

我向来喜欢喝茶,也算是个癖好吧,我享受着茶叶在沸腾水中瞬间散发的清香,那是茶香赋予我对自己一生感悟的深深积蓄,我也深深体会那生命存蓄的精华与无尽诉说。而后再细细感知飘离的余韵,似乎能看透世界的无穷与美丽。

这天休息,舅舅亲手为我泡制了功夫茶,他说功夫茶是广州一大特色。瞧着那一套茶具搬出来时,我便知道功夫茶的不同。想象中,茶是广东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茶的文化似乎还不少。

舅舅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述他的多年来的深刻经验:“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美雅、质地要匀滑,最重要的是要实用。空有好茶,没有好壶来泡,无法将茶的内涵完全显现出来。”

真是这样吗?我端详着茶壶与茶杯,数个瓷杯以浅褐为表,白瓷上釉为内,抚摸之际,滑嫩之间玲珑得略显娇气之美,如此小的茶杯看来茶壶更加可爱,小巧的壶嘴想起婴儿咿呀学语。

舅舅将煮好的乌龙茶徐徐倒入茶壶中,氤氲而生的烟雾弥漫。三个小瓷杯排成“品”字形,直直地看着舅舅提起小茶壶匀速地在“品”上做着圆周运动,茶水依次地将小杯内的空间渐渐占据,有些苦涩的清香在鼻息瞬息万变。我双手捧起茶杯,有些烫手,我轻轻嗅了嗅,让散发的雾水与香气向我扑面而来,我期冀着身体每一个细胞都能感觉如此的美妙;再慢慢地呷上一口,茶水在舌头上打转,满嘴盈满了一股新奇的喜悦和自然的芬芳。苦涩稍纵即逝,留下一片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妙味道……

我不知道功夫茶的茶杯为什么排成了“品”字,是说茶是品非饮吗?喝是囫囵吞枣的过客,品才是滴滴香浓地酿造啊,原来《红楼梦》中的妙玉说得对啊,“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骡饮驴了。”茶杯虽小,品出的却是最精华的所在。按妙玉说的,若品,一杯便也足矣。可这地道的功夫茶呢?一杯的精华,未必我就品得出来……还是慢慢来吧,毕竟这水太烫了。

广州凉茶到处都是老字号,有个“黄振龙”和“平安堂”的凉茶店生意特别火爆。在很早以前的一部反应广州生活的老电影里(好像是反特片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今天问了问老爸,他说是田华、王心刚主演的《秘密图纸》,不晓得对不对)就听说了有凉茶,它出乎了我们这里用叶或花泡茶的思维定势,什么乱七八糟的果子都能入壶泡茶了,但好像这里人都喜欢这个,消暑去热最有效了。

我不敢去品尝“黄振龙”,只要了一杯浓浓的冰镇酸梅汤,看那颜色、闻那味道,怎么都像中药一样,喝到嘴里,除了咀嚼没有熟透的青橘子,剩下的就是强烈的酸与苦,真没有意思!可不久,冰镇酸梅汤那独到的凉爽,让我热热的脑袋马上清醒了许多。

堂宇轩昂庭院宽

隔了一日,我与老妈、舅妈去游览了广州陈氏书院,因为武打片《南拳王》在这里拍摄过外景,故而详详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里最不能够忘怀的是那里屋檐上的艺术。

那个故乡是河北唐山的导游小姐把我们带到了坐落于广州繁华闹市区(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她便开始了介绍,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广东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合族宗祠建筑。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

导游小姐说,陈氏书院总面积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呈四方形,面积六千四百平方米,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座建筑组成的院落式的艺术建筑群。建筑组合之间庭院相隔、廊虎穿插。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貌,又具有我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同时,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