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93章 币制改革(1 / 3)

“国事艰难,下面人就知道要钱,我陈某又不是财神爷,哪来这么多钱给出去?”深夜时分,陈昊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批阅文件。

昏黄的煤油灯光线之下,陈昊带着一副玳瑁框眼镜吃力的看着文件上面的文字,普通公文倒是无所谓,每当看到那些充满阿拉伯数字的拨款申请公文,陈昊就是眉头紧锁着。

红木办公桌的左上角堆了足足半尺高的未签字批示公文,全都是申请拨款的文件。

陈昊也只敢挑一些紧要的文件批准,比如北方的军费申请,几万大军僵持之下,人吃马嚼,那都是需要花钱的,光靠两个开拓领的财政根本没法支撑,本土必须表示一下。

其实济州垦殖区那边还是有不少钱的,都是从日本和朝鲜搜刮而来的,现在济州垦区发展银行金库里面就存了至少三百八十万两白银,这笔钱都是垦殖区政府存进去的。

这些钱一部分是济州垦殖区政府的税收,剩下的就是来自石见银山的分红还有搜刮朝鲜各地的战争浮财,除去垦殖区政府的三成114万两银子地税分成之外,剩下266万两银子都是必须运回本土上缴国库的。

垦殖区政府的那三成一百一十万已经被赵德轩视作囊中之物了,赵德轩已经上书总理府,说这次不管李敬天怎么胡闹,这笔钱济州政府是不会拿出来了,济州岛上几年需要扩建港口造船厂,引进设备建立制糖厂、卷烟厂、面粉厂,还需要修公路、修海堤。

政府人员开支也要不少,岛上的养马厂也嗷嗷待哺,农业畜牧业更加需要财政拨款兴修水利基建。

赵德轩扬言这笔钱如果李敬天敢拿走去打仗的话,他立马辞职回本土当议员,济州这堆烂摊子谁爱管谁管吧!

垦殖区的地方税收不能动,剩下准备上缴国库的两百六十六万两银子就成了李敬天和徐望祖两人眼中的香饽饽了,谁都想多分一点。

李敬天甚至想打着北方战区司令部的名义一口独吞这两百六十万,全都拿来当军饷,勉强也能够维持今年的军费。

但徐望祖压根不干,北方战事他登莱总督区也是出了大力气的,怎么分钱的时候就没我的份了?登莱总督区今年推进农业改革也是需要大笔经费呐,没钱怎么收购土地牲畜然后卖给农民发展农业?总督的银行现在就是空架子,全靠政府财政支出担着压力。

本地的官绅富豪压根没有兴趣把钱存进去,实在是徐望祖整他们整得太厉害了,谁都不敢把钱放进总督区的发展银行里面,哪怕利息给到了每年百分之三都没人存,反倒是沿途经过的本土商人不断存钱吃这个利差。

现在北方两个开拓领都指望本土继续拨款投入,可本土也实在不愿意继续给了,年度预算都做好了,该给的拨款年初早就给到位了,现在超支了还敢继续要,这个头不能开,否则以后养成习惯了,那本土财政还搞个毛线?

陈昊没兴趣插手徐望祖和李敬天两人之间的龙争虎斗,直接批示这笔二百六十多万的款子不用押送本土了,他们就地分了,自己商量分配比例就行了。

处理完了最后一份文件之后,陈昊顶不住得休息了,关上灯就返回卧室睡觉去了。

只有贴身秘书鲁川看着办公室的灯灭了,才算是舒了一口气,卫兵们也是感慨陈昊这位总理大人实在是太勤政了,每天至少工作十五个小时,这换成谁都顶不住呐。

时间进入九月金秋之后,各地又进入了收获时节,本土与南京方面达成了协议,南京方面秘密放弃了对宁波府的全部治权,移交定海官员接收管理,以此换取定海共和国的巨额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

至此定海人彻底实现了对宁波府的吞并在大陆上又一次获取到了新的领土,这一次拿到手的可就不是什么战乱之地了,而是江南的膏腴之地。

这片土地被定海人觊觎很久了,当初陈昊北上之前,议会里面的大批议员就想借机吞并宁波,现在也算是得偿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