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05章 一人一半(1 / 1)

鲁迅先生对。

1893年(光绪十九年),这年鲁迅12岁,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因此事家道开始衰落,随后迁入婆家一带的农村。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先天遗传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形成于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原本生活在城市中产家庭的12岁孩子,突然,开公司的爸爸被抓入狱,为了躲避追债,只好寄宿到舅舅家,此后又搬到农村外婆家。在这个过程中,原本见了自己都亲切的不行的叔叔阿姨,突然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热情,从前回老家,都是风风光光的,现在人们都指指点点,说:看,那个小孩,就是他爸爸因为被抓了,现在只能在咱村里。

大家想一想,12岁的少年啊,正是最敏感的时候,这些变化会在他心里留下什么?会对他的性格造成怎样的影响?他长大了,会很热情?会很开朗?会对世界抱有极大的善意和信任?

很多年前,我为杂志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妈妈的味道”——这个诗意的描述,来自我的一位小来访者,他被爸爸带来咨询,原因是:奶奶好心地把他用旧了的小枕头扔掉,给他换了个新的,他却毫不领情,先是大哭大闹,然后又把自己关进房间不吃不喝,谁劝都没用。爸爸觉得“这孩子不可理喻”,直到我用心理游戏的方式打开了孩子的心房,他才知道:原来孩子觉得旧枕头上有妈妈的味道,而妈妈,自从和爸爸离婚后,再也没来看过他,因为奶奶不允许。得知真相的那一刻,爸爸落泪了,他最终说服了奶奶,让母子俩终于实现了定期见面的愿望。

很多年后的今天,刚刚过完母亲节,即将迎来父亲节,我想,是时候跟大家聊聊“爸爸的味道”了。

如果有人问你:“你记忆中,爸爸的味道是怎样的?”你会如何回答?是烟草味、剃须泡沫味,还是常常被妈妈“鄙夷”的汗臭味?

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盐味”。小时候,口味清淡的妈妈常常调侃重口味的爸爸,说他做菜是“打死了盐贩子”——太咸了。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搬出童话版的《李尔王》给妈妈看。童话里,国王问他的三个女儿:“你们有多爱我?”大女儿说:“父亲,我爱您就像爱糖一般。”二女儿说:“父亲,我爱您像蜜一般。”小女儿则回答:“父亲,我爱您就像爱盐一般。”国王大怒,觉得小女儿根本不爱自己,于是将她流放了。王后为了救女儿,想出一条妙计:下令为国王准备的所有菜里都不放盐。连续数日之后,国王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