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96章 做豆腐(1 / 1)

翠花出嫁后,三娘就一直打不起精神。倒不是因为跟她关系多好,多舍不得她,只是看清了这封建制度下的婚嫁制度。

虽然宋家人知道她的想法后,一再保证不会随便把她嫁出去,会让她点头答应了,再把她嫁出去。她也还是高兴不起来。

就这样,她沮丧了好几天,调整好心态才终于好了一点。

她觉得,伤心就应该用美食来治愈啊。

于是,她想到了地窖里的大量大豆。除了榨油,应该还有别的用处吧。

三娘想起,在她那个世界里,豆制品很早就有人做了。

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还称豆腐为小宰羊呢。因为他们认为豆腐的白嫩,还有营养价值可以跟羊肉相提并论。

想到这里,三娘馋得舔了舔嘴唇。

要知道,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国家。

豆腐的起源,还要追溯到汉代。

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

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这就是淮河两岸农家的日常食物。

他们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

后来,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始的“自淀法”创制出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就始创了豆腐术。

他曾召集大批方士,去改进了农民制豆腐的方法。

最终,采用了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制作出了洁白细嫩的豆腐。

所以在古时,豆腐就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

到了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一时间豆香四溢。

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

闻名于世的还有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脑、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等。它们也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还有很多分类呢!如: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圆豆腐、水豆腐、冻豆腐、包子豆腐……

除此之外,大豆也可以做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或者还能做成豆腐的发酵制品,例如臭豆腐、乳腐、长毛豆腐……

所以,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折腾这些大豆呢!

真不知道这里的人明明吃大豆,却那么久了都还没发现大豆的正确吃法。没办法,没人做就让她来做吧!

三娘把豆子提前洗干净,然后浸泡了一夜。

第二天天还没亮,三娘就起来做豆腐了。

她把大豆放进石磨里磨,随着石磨的推动,白色的豆浆流了出来。

三娘正磨着豆子呢,宋良听着声响走了出来,他向来都起得比较早。

“二哥,那么早就起来啦!”三娘朝气蓬勃地跟宋良打招呼。

宋良也回了一个笑脸:“我这还早啊,你不是更早嘛!”

看着三娘这么精神,他总是可以放心下来。

前几天,因为翠花出嫁的事,三娘伤心了好久呢!

“嘻嘻,折腾点儿小东西。”三娘笑嘻嘻地说着。

此时的宋良已经洗漱完毕,正好闲着呢,就说:“我来帮你吧。”

三娘顺从地让开位置,对着宋良道谢:“那就多谢二哥了。”

见二哥忙着,三娘也没躲懒,走进灶房烧一锅热水。

宋良力气大,很快就把半盆豆子磨好了。

三娘把热水加入豆浆里,均匀的搅拌,又拜托了宋良用钉子做了一个十字架。

她在房梁上绑上一根粗麻绳,在麻绳下方又绑上用两根木棍做成的十字架。最后,在它的四个角绑上纱布,固定好就可以开始了。

三娘把一大勺豆浆倒进纱布里,然后不停晃动木架子,使豆浆流出。这样流出来的豆浆就是过滤好的了。

现在的豆浆还不能直接喝,还把过滤好的豆浆煮沸腾。不然,就这么喝下去会中毒的。

然后,三娘盛出一大盆,在已经沸腾的豆浆里加上一点糖,就可以直接喝了。她打算等家人们起床了,让他们当早餐的。

三娘又分出一小盆豆浆,往里面加入石膏,再倒进大盆里搅拌均匀。这一步就是点豆腐了。

做完这一步,三娘用一个盖子盖上,然后等它静置两刻钟即可。

三娘用筷子插入豆腐脑中,能立起来就证明做好了。

她留出一大部分豆腐脑,也是当早餐的。到时候浇上红糖汁,或者做成咸口的都可以。

其他的就放进模具里,在上面放一块大石头,压成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