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38章 糯米砖(1 / 2)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既不能出去摆摊,又没事做,一天天下来闲得慌。

宋三娘想起自己买的那些糯米粉,这些粉类的粮食保存不了多久,得想想办法让它们保存的时间长些。

突然三娘想起一个故事。

是一个关于糯米墙的典故:从前有个叫伍子胥受命修建一座城。可他却闷闷不乐,觉得光有城墙是不够的,还得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

于是他对部下说:“我死以后,如国家遭难,百姓没有粮食,可在东门城墙下挖地以解断粮之灾。”

后来国家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闹粮食危机。危难中,人们想起了他的话。便到东门城墙底下挖墙拆砖,竟然发现那坚韧的墙用的砖,竟然是用糯米粉蒸煮后压成的,洗浸后煮了便可充饥,大喜。

这种糯米砖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拯救生灵的功绩,便形成了每年春节蒸糯米年糕的习俗。

是啊,她也可以做些糯米砖作为储备粮,若到以后地窖被人发现了,到了万不得已的境地也有东西可吃。

于是她拿出糯米粉打算做成了糯米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糯米砖怎么才能保存的久呢?

宋三娘绞尽脑汁地想着,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突然灵机一动,有了!

有一本古医书里记载着,把红枣和核桃,还有糯米粉,按一定的方法做成砖头,这种砖头做成墙或存储起来,二十年内都可以吃,吃一小块就能维持一天。

里面就有提到,可以加入一些明矾作为防腐剂,能保存二十年之久。

人家做的能保存二十年,她不贪心,能保存个三四年就可以了。

于是宋三娘挎上背篓,就往镇里出发。

明矾也叫白矾,是一味药材,具有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所以三娘是可以在药铺里买到它的。

三娘觉得自己最近老往镇上跑,还是自己储备的东西不够啊。

得再想想挣钱的方法,除了粮食还要存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宋三娘抓了抓自己的脑袋,还是得努力挣钱啊,自己最近真的是越来越懒了,整天在家游手好闲。

可这挣钱的门路哪有那么好找?一不小心可能又像上回卖糕点一样,碍了别人的眼,挡了别人的道。上回幸好大哥在身边,下回可不像上回那么好运了。

三娘边想边走进药铺,看见里面正拿着鸡毛掸子清理柜子的掌柜,开口道:“掌柜的,你们这儿有明矾吗?”

“明矾?那是什么?”掌柜的眉头一皱,疑惑的问道,“我们这儿有白矾。没有什么明矾,客官是不是记错了?”

“啊,对对对,就是白矾。”明矾、白矾都是一样东西,只是叫法不同,三娘没有过多纠结这个,直接应了下来。

掌柜的看这不靠谱的样子,觉得不放心,又问道:“要白矾做什么的?药可不能乱吃啊!”

宋三娘肯定不能直说,大景没有用白矾做防腐剂的先例,只能说些善意的谎言了:“家里有人生了恶疮,买一些回去外用。”

“要多少?”白矾确实可以外用治恶疮,掌柜的这才打开满墙抽屉的其中一个。

对这位掌柜的这个技能,宋三娘表示佩服,能从那么多抽屉里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个属实不易。

“要……要六两吧。”宋三娘也不确定需要多少,只能估摸着大概买一点。

掌柜的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秤,从那个抽屉里拿出一块白色的块状物,三娘猜这就是白矾吧。

掌柜的仔仔细细地秤过几次后,觉得没问题了,才拿东西包起来递给三娘:“算四文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