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1章 牛车风波(1 / 2)

第二十一章 牛车风波

刚走了一会儿,宋三娘的腰就被压弯了。只觉得脖子,手臂,腰,腿,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不疼的,可这才出村子啊!

宋三娘觉得痛苦极了,实在是太重了。本来宋良也是要一起的,只是,昨晚又来了一位客人,要定做一张桌子,还是加急的。他只好在家里紧赶慢赶的赶货,希望能在客人过来拿货之前做好。

宋良不能来,那么压力就给到了宋金和宋三娘。本来三个人背刚好,可是全堆给两个人背就有点太重了些。

又走了两步,宋三娘实在是走不动了,气喘吁吁的说:“大哥,我实在走不动了,要不先歇会儿吧!”

宋金这会儿也不好受,虽然他的力气比一般人大,可这木头印子实在是太多太重了。三娘只拿了三分之一,而他一个人就拿了三分之二,再多可就真的扛不动了。

宋金喘着大气,同意了。两人把背上的重担放下,只听到“哐”的一声,声音过后就在路边席地而坐。

宋三娘艰难地咽着口水,拿出一个竹筒“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宋金见状也给自己补充了点水分。

等他们歇够了,两人又满脸痛苦地从地上爬起来,认命地拎着竹筐,甩到背上。

宋金看三娘实在累的不行,就说:“三娘,你再给我一点吧,我还背得动。”

宋三娘怎么可能不知道大哥的力气,背那么多已经是他的极限了,摆摆手拒绝,坚定地说:“我也背着动!”

他俩咬咬牙的背起竹筐正要出发,后面传来一个粗犷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坐牛车吗?”

只见一个壮硕的牛拉着一辆推车,除了赶车的。上面还坐了两人。宋三娘打量着这辆车,与其说是一辆推车,不如说是一大块板子。

牛车上那个被晒得皮肤黝黑的汉子说话了:“一人一文,你们这筐子太大了,也得算钱。”

宋金平日节俭惯了,舍不得坐牛车:“竹筐怎么还要算钱呢?也没多远,咱们走走就到了,别费这个钱了!”

可宋三娘实在是走不动了,更何况,自家这两个竹筐的确大得过分。于是拉起宋金快步走到车前,把背上的竹筐放在车上,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了下来。总算活了过来!

见三娘上车了,宋金也无可奈何,也跟着上车了。

刚坐下不久,宋三娘发现,车上的两个妇人都是熟面孔。一个是柱子娘,另一个也是个熟人。其实算起来,他们还算是亲戚呐。

“哎呦,这是上哪发财去啊?”柱子娘还是那个讨厌的柱子娘。

宋三娘假笑着:“有事到镇上。”

坐下来的三娘跟他们打过招呼就不再搭腔。

车上另一个女人也跟他们寒暄:“你们俩也到镇上呀?我们也去,我到布庄买些布回去给你大侄子做件衣裳。他也大了,到了要去找活计的年龄。我给他收拾收拾干净,送去给人当学徒,好学门手艺好。”

她就是宋家那个村长舅爷爷的儿媳妇——小王氏。至于为什么叫她小王氏呢?当然是因为她的婆婆也姓王啊!她们俩是亲姑侄,三娘那个表舅就是表哥娶了表妹。

在上辈子这事儿算是惊世骇俗,生下来的孩子不是智商不高,就是畸形儿。可在大景却是一桩美谈,是亲上加亲的好事。也亏得小王氏生下来的孩子个个都健壮,三娘的大表侄比她还要大两岁呢!

上回吃过三娘送过去的麻雀汤后,小王氏自觉跟他们熟络了。

在村子里听到别人说李氏和三娘的闲话,也上去帮她们说嘴,因此还和别人吵起来了呢!

这小王氏算不上多漂亮,皮肤不算白皙,塌鼻子,厚嘴唇,可胜在那双眼睛还算水灵,看上去和善亲切。

“诶,你们筐里这是什么啊?这么大的一个筐?”从他们一上车,柱子娘的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他们的竹筐。这会儿趁他们说话的空档,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就要上手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