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五章 好名字好店铺——店铺起名的思路(1 / 3)

《茶经》reference_book_ids":[7236253131133160509,7261897841277144099,7148737651426741262,7219188783244119101,7257081676759567423,695912274468854480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名号好,生意自然来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概括力与强烈的吸引力的商店招牌(商店名)和企业名称、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影响是很重要的。名字取得好坏,是否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是关系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老字号店,多采用典雅、古朴、考究的名字,如“鹿鸣春”“同仁堂”“天和堂”“荣宝斋”“全聚德”等。这些店名,成了招徕生意的金字招牌。

商店起名很重要,想要为商店起一个好的名号,就要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店名必须与经营商品相吻合

商店命名方法,通常能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特色,或反映主营商店的优良品质,使消费者易于识别店铺经营范围,并产生购买欲望。比如“同仁堂”“德仁堂”,作为老字号中药店已是家喻户晓。“堂”作为中药铺已成了约定俗成的识别标志,故人们只一看“同仁堂”招牌或其他什么“堂”招牌,就知道是卖中药的。又如“功德林”店名,反映经营者善长烹调素菜。

2.店名必须新颖,不落俗套

为了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商店命名必须新颖,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光顾商店。如“一口鲜”“大三元”“狗不理”之类的商店名,都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有家名叫“此地无银”的银饰品店,买家们一看就能引起好奇心:无银?进去看看,这正合了卖家的意。“此地无银三百两”,很好地运用了典故,看来卖家真是为店名花了一番心思。

3.店名应简洁为好,易读易记

不要用一些生字、难字,店名起得太复杂,让人根本读不出来,这样会起负作用。比如有的商店喜欢采用繁难字为店名,使顾客不仅不能认识,而且也读不出音来。顾客为避免出现这种尴尬,一般是不进这类难识之名的商店大门。而像“万客来”“半分利”“合口味”等店名,则明白简洁,易于传播。

4.店名应给人以美感和艺术感

好的店名,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使消费者感到惬意。如“楼外楼”“陶陶居”之类命名。

店铺起名有方法

店铺起名,是一项具有文化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如果能做好的话,就会给自己的店铺带来滚滚的财源。同时,给店铺起名也要注意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些绝招。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方法。

1.专用字命名法

专用字有两类:一类是某些行业的习惯用字;一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某些行业特别喜欢用的字。

(1)用某些行业的习惯用字。

例如中药店爱用“堂”字,如北京同仁堂、鹤年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蔡同德堂、童涵春堂等;西药店用“房”字,如华美药房、华德药房、冠心药房等。

西餐馆用“社”字,如德大西餐社、海虹西餐社、天鹅阁西餐社、华美西餐社等。

理发铺用“厅”字,如南京理发厅、新新美发厅、红玫瑰理发厅、白玫瑰理发厅等。

上海的饭店爱叫“菜馆”“酒楼”“酒家”,如老王兴菜馆、老四茹春茶馆、新雅粤菜馆、洁而精川菜馆、大鸿运酒楼、大富贵酒楼、新老半斋酒楼、松鹤楼、松云楼、京华酒家、天府酒家、绿杨村酒家、梅龙镇酒家等;而旅馆爱叫“饭店”如锦江饭店、国际饭店、衡山饭店等。

过去北京的饭庄分两大类。一种叫“饭馆”,能包办大型宴会,一次摆几十桌酒席,还备有供堂会用的戏楼,如福寿堂、会贤馆、福全馆等。另一种叫“饭庄”,主要是应时小卖,菜肴多样,顾客随要随做,兼办小型宴会,如泰丰楼饭庄、致美楼饭庄、萃华楼饭庄等。也有具备两种功能的,如东兴楼饭庄等。

(2)在长期的命名过程中,形成了某些行业特别喜欢用的字。

这些字用在正式的名称中,似乎具有沟通的效果,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行业。

例如绸布店用“样”字。北京有瑞蚨样、瑞生祥、瑞增祥等;上海有一样祥、协大祥、大昌祥、公大祥、华大祥、宝大祥、信大祥等。

果品店用“丰”字,如大丰、久丰、长丰、永丰、立丰、华丰、年丰、伟丰、兆丰、庆丰、齐丰、宝丰、林丰、果丰、青丰、南丰、春丰、海丰、泰丰、勤丰、源丰、翠丰、穗丰、迎丰、丰年、丰乐、丰收、丰产、丰茂、丰满等。

北京的药店常用“仁”字,如同仁堂、宏仁堂、乐仁堂、永仁堂、怀仁常、沛仁堂、继仁堂等。

素菜馆常用“林”字,如功德林、觉林、桔林等。

游乐场则叫“世界”,如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大千世界,连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明园游乐场也被叫做“外国大世界”。直至今日,深圳还有一个由邓小平题词的“海上世界”。

2.吉语起名法

所谓吉语,多数是商店经营者来为自己讨口彩的,但有时这种吉利的口彩顾客也喜欢,因此聪明的经营者常取吉利的名字来迎合顾客的求福心理,以招揽生意。

例如,上海的大鸿运、大富贵、五福楼等旧时就很受顾客的青睐,认为到那里去举行宴会,会使自己“财运亨通,福星高照”。

旧时生意人喜欢讨个吉利,讲究口彩,开口闭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因此以吉利语做店铺招牌是极普遍的做法。

“昌”“兴”“隆”“源”“茂”“发”等字在旧时的店铺的招牌上经常出现。如老字号月盛斋创办于1775年,店名为“月盛斋”,就有“月月兴盛”的意思;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啤酒厂-北京的双合盛五星啤酒厂是山东人张阁与郝升为主集资创办的,取名“双合盛”,就有“双方合办,财源茂盛”之意。

上海的这类店名则如长盛、永丰、江源、华盛、协兴、泰康、新裕、通海、康利、咸亨、万昌、大丰、大达、大发、广达、广泰、五福、丰茂、丰实、荣华、春茂、顺昌、顺兴、泰丰、泰昌、泰和、源丰、新泰、新隆、广远、鸿福、茂昌、永兴、永茂、永春、永泰、同茂、隆兴、长兴等。此类店名大多是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如广茂香、广恒隆、慎发祥、三阳春、三阳盛、在有兴、天鸿祥、生生永、老同盛、老其昌、鼎日有、新长发、大鸿运、大富贵、五福楼、聚兴园、利男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