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十二章《第三册》(6)(1 / 2)

《中国哲学史》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8018142926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

胡适

颉刚兄:

顷读你的《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高兴极了。这一篇是极有价值之作。不但是那几个故事极有趣,你考定《系辞传》的著作年代也很有意思,引起我的兴趣。《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系辞》说制器,尚不过泛举帝王,至《世本》则一一列举,更像“煞有介事”了。此亦世愈后而说愈详之一例,不可不察。王胲固是很古,而苍颉等则很今了。《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

至于《淮南子·氾论训》不明说引《系辞》此段,也不足证明《系辞》在淮南王书之后。我以为《汜论训》所说必是依据《系辞》而稍加发挥。其所以不明白引用《系辞》者,正为《系辞》所重在观象制器,而《淮南》主旨在制器应用,同为制器,而解释制器之因根本不同,故《淮南》作者不能引用《系辞》“来证实自己的说话”。

至于说司马迁为什么不引用《系辞》此段的黄帝、尧、舜制器的事呢此一点似不难明白。《系辞传》只是说理之书,太史公从不曾把此书当作史实看,故不把这些话收入《五帝本纪》中去。然“伏羲作八卦……而天下治”,《日者列传》中有之,此则出自司马季主口中,由他信口开河,不妨让他存在,后世读者必不会以为太史公认此言为史实也。

《三统历》引此文也不过“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一语,此即班书《律历志·序》所谓“伏羲画八卦,由数起”,亦即《史记·日者列传》所谓“伏羲画八卦”也。若谓班《志》引刘歆此语即足证刘歆之时已有《系辞》此文,则我们也可说司马季主与淮南王书之时已有此文了。

《系辞》此文出现甚早,至少楚、汉之间人已知有此书,可以陆贾《新语·道基篇》为证。《道基篇》里述古圣人因民人的需要,次第制作种种器物制度,颇似《汜论训》,而文字多与《系辞》接近,如云,“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又云,“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又云,“奚仲乃挠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新语》一书,前人多疑之,《四库提要》怀疑最力,故我从前不注意此书。去年偶读龙溪精舍唐晏校补本,细细研究,始知此书不是伪书。其中甚多精义,大非作伪者所能为。《提要》说,《穀梁传》晚出,而《道基篇》末有“《穀梁传》曰”,时代尤相牴牾。但此书所引《穀梁传》的话,今本《穀梁传》实无其文;若《新语》作于《穀梁传》出现之后,何不称引晚出之书

我的意思以为《新语》与《汜论训》同受《系辞》此文的暗示。两书各有所主张,都不用“制器尚象”之义,故放胆发挥而不直引其文。两书皆说理之作,故不妨自由去取。两书之用此等制作之事,与先秦学者言必称尧、舜正同。司马迁则是史家,不能如此自由,故他不用此文制作之事,正与他不用韩非、陆贾、淮南王书中的制作之事同一理由,似不足奇怪。

至于“观象制器”之说,本来只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原文所谓“盖取诸某象”,正如崔述所谓“不过言其理相通耳,非谓必规摹此卦然后能制器立法也”。 《系辞 》本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象之一种符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