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章《第一册》(1)(1 / 1)

《周易集注》reference_book_ids":[688344007556097947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序

唐明邦

《周易正本通释》乃陈德述同志多年研《易》的力作,可谓“易学在蜀”的又一明证。巴蜀易学家素有注重《周易》象数的传统。朱熹《周易本义》卷前所载九幅易图,实为朱子门人蔡元定自蜀地搜罗而得。明代蜀易的扛鼎之作首推蜀人来知德《周易集注》,其基本特点,在“义理寓于象数”。明清之际著名易学家王船山进一步阐发义理同象数的关系。一则曰:“《易》之象数,天地之法象也”;再则曰:“笃信文(王)周(公)之象数,冒天下之道而已足”;三则曰:“非象无彖,非彖无爻,非彖与爻无辞,则大象、彖、爻、辞、占,皆不离乎所画之象。《易》之全体在象,明矣。”王船山的著名结论是:“辞以显象,象以生辞,两者互成,而圣人作《易》之意无不达矣。”《周易正本通释》正是贯彻执行先贤遗训,对数千年来解《易》方式正本清源而获得的易学硕果,弥足珍贵。

《周易》研究,自汉至唐,分为两派,背道而驰。汉代易学主流,特重象数,易学家郑玄、京房、荀爽、虞翻等大倡卦气、爻辰、纳甲、世应等新说,烦琐至极,不重义理。魏晋以降,王弼、韩康伯解《易》,乃反其道而行,扫象而言理,以《老》解《易》,排斥象数,走向另一极端。宋明时期,不少易学家力图弥合象数、义理二派的分岐,探讨《周易》原貌,然而效果不彰。直到明清之际王船山乃大有转机,开辟了象数与义理相互发明的新风气。然而将“义理寓于象数”的原则贯彻到底,以之通解64卦的著作,实为凤毛麟角。陈德述同志《周易正本通释》,堪称填补当代易林空白之作,殊为可贵。

此书之特点有三。一是训诂与释义并重,力图扫除研易的文字障碍,注音释义,务求通达,以利初学;二是义理与象数紧密结合,以象生义,以义明象,二者相互阐发,充分展示《周易》特有的“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模式;三是阐发义理,注重古今结合,以古通今,以今证古,古为今用,彰显“易乃大道之源”的真谛,揭示《周易》蕴含的辩证智慧和深刻的文化底蕴,令人喜闻乐见,表明《周易》无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利于学易者慎思、明辨、笃行。

此书之另一特征在首列《基础篇》,作为学易者的入门向导。关于《周易》的性质、结构、特点、发展历史、基本概念、文化内涵等,均有简明介绍,引起学易的兴趣,扫除读易的疑难情绪;证明《周易》虽似“有字天书”,十分难读,但为“五经”之首,不可不读,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人人可读。《周易正本通释》,可帮助读者开卷有益,升堂入室,《易》之精思妙义,一览无遗。读完此书,必将明白,《易》乃三圣所遗宝典,上识天文,下通地理,中明人事,乃富有辩证智慧的“宇宙代数学”;亦古代先贤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还是古代科学家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陈德述同志与杨树帆同志合著的《周易入门》出版之后,经10余年深思熟虑,撰此巨著《周易正本通释》,注释更准确,分析更透彻,独得之论更加丰富而鲜明,允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上乘之作。故乐以为之序。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唐明邦

2011年10月28日于云鹤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