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九辑 宣传类写作技法篇(3)(1 / 3)

《资本论》reference_book_ids":[6999896669814803492,697508790565182157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二)报纸新闻的传播方式

报纸新闻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通过语言文字的意义来引起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和电视新闻相比,它的传播手段显得比较传统。为了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报纸新闻十分讲究传播方法,注重在传播内容、传播符号、版面编排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色。

◆提炼信息精华,引起公众注意

任何新闻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最重要的是传播内容要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信息流,只有新颖的、重要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信息才可能引起公众的注意而广泛传播。报纸新闻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里面淘出闪光的东西。要求透过事件的表象抓住本质,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找出最有个性的角度,过滤出最有价值的资讯。运用剪裁与选择的艺术透视生活、研究资料,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事件进行提炼、取舍。只有如此,新闻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彰显,新闻的内容才会引起公众注意,广为传播。

提炼新闻信息精华的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对新闻体裁进行优化配置。比如,新闻配评论。配了评论的新闻,在分量上通常重于一般文稿。所配的评论必然会强调文稿中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一经强调,就可能引起公众更多的注意,进而促使它更为广泛地传播。

◆发挥语言文字功能,满足公众心理需求

语言文字是报纸新闻的主要传播符号,它不仅具有传达新闻内容的功能,也有承载民族民俗文化的功能,还有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功能等。因此,报纸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发挥语言文字的这些功能,使公众不仅可以阅读新闻,而且能够享受新闻,甚至能够享受文化。“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美的东西,才可能广为传播,这是人们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报纸新闻在篇章结构、逻辑修辞、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追求,在满足公众心理需要的同时直接提升了它的传播效果。

◆重视版面编排,“艺术”地传播新闻

报纸新闻的编排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表现为“空间存在形式”,公众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审美能力及其变化都会左右报纸新闻的版面编排。报纸新闻通过版面编排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能扩大它的传播效应。版面编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艺术”地传播。我们常见的“头版头条”、“标题套红”等编排方式都能够刺激公众的注意力,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因此,重视版面编排也是报纸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

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虽然在传播的方式上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有很多特性已不完全属于哪一类媒体新闻所独有,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作严格的区分。比如,报纸新闻借鉴电视新闻的“立体化”传播手法,把色彩、造型、构图、动感和声音等感性元素镶嵌在字里行间,浓缩在叙事的词句中,对读者造成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电视新闻则学习报纸新闻运用典型细节丰富新闻内涵的做法,通过“抢拍”、“抓拍”精彩的典型的新闻镜头向观众暗示新闻的价值和主题。总之,通过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媒体传播特性”对新闻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三、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写作技巧的比较

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都属于新闻类文体,新闻性是它们重要的共性。表现在写作上,首先是要用事实说话,要用真实可靠的事实说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其次是讲究新鲜感,作品要有新意,对信息,公众总是喜新厌旧的。但是仅有新闻性是不够的,因为新闻作品只有生动形象才能打动人,吸引人,征服人,所以形象性可以说是它们的又一共性。但由于两者在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上不一样,在写作上它们也就必然各有特色,各有侧重。

(一)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是以视听结合的报道形式诉诸观众的,这决定了它的写作与报纸新闻的写作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要领。

◆用镜头语言述说事实

用镜头语言述说事实,就是让画面自己说明自己,以显示自身述说的能力。尽管电视画面没有完整叙述新闻内涵的功能,但某些镜头画面却又有很强的直接述说能力,这是笔力所难以企及的。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不同于报纸新闻的写作,最根本的就是有电视画面摆在眼前。要始终把画面装在心中,要最大限度地开发画面语言,让它和文字稿共同叙述新闻。在电视新闻有了现场采访报道这种形式之后,电视画面的语言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可以反映现场的真情实景,而且还可以通过记者的引导表达抽象的概念和理性的思考。当然,记者直接进入现场画面的解说也可以看作是电视新闻的另类文字稿,毕竟,在现场采访报道过程中,记者已经有一个“腹稿”在起作用。

◆口语化叙说新闻

电视新闻语言除字幕以外,都是播给观众听的,而不是供人阅读的,所以它的遣词造句必须清楚明白地配合画面,念起来琅琅上口,让人一听就懂,不至于使观众产生歧义和误解。因此,电视新闻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为此,第一是要把句子写通顺,就是语法要通顺,句子要完整,修辞要生动、准确。第二是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并注意断句;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要将书面语明确化,不要产生歧义。第三是要少用方言、土语、单音词和文言词汇,一般不要用双关语和反语。第四是不要随意简称,要尊重约定俗成这个原则。总之,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多元素立体化的表达方式

电视新闻的文字稿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文稿样式。它包括对新闻内容的语言叙述,可以是一段文字,如解说词:也可以是现场同期声,如现场环境声、记者现场采访和现场播报;还有画面提示、字幕提示、文字衔接串联词等。一篇电视新闻文稿的总体形式,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视听结合、多元素立体构成的表达方式,它是记者采访报道艺术构思的外化和总成。

电视新闻文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格式,一类是剧本式。表格式分画面提示和文字稿两大栏目。文字稿是记者对电视新闻的语言叙述,包括结构方法和叙述方式。每段文字前有一个小括号,括号内必须注明叙述方式,如导语、解说词、同期声等;在文字稿的结构中,它又起着上下衔接的作用,因此,又叫衔接串联词。文字稿的画面提示栏重在反映电视新闻片的镜头画面内容、表现技巧和组接方法,还包括对某些特级画面的说明,如叠化、定格、多屏分割等。剧本式是指电视新闻文字稿的书面形式类似电视文学剧本,它比表格式少了一个表格,但画面提示的有关内容却能清楚地反映出来。在剧本式文字稿中,每段文字前有一个小括号,括号内通常注明画面以及语言叙述方式。从全篇看,表格式和剧本式都能够完整地简洁明了地反映一条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表现视与听的传达方式,被广大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所认同。

(二)报纸新闻的写作技巧

◆充分发挥文字的语言作用

报纸新闻是以文字来表达信息,用文字来讲述事实的。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里的文字起着语言的作用,具有“述说”的功能。因此,一篇好的报纸新闻作品必然十分注重“文字的语言艺术”。只有当文字把新闻内容叙说得通俗、明了、简洁、流畅、生动,新闻才会活起来,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电视等新闻媒体争夺公众。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是当今报纸新闻写作的一种必然追求。

◆注重利用文字隐含的文化信息

文字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既有表层的基本含义,又有深层的文化信息,这是文字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报纸在传播新闻的时候非常注重利用文字所隐含的文化意味、文化意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有限的版面内做到文简而意赅,文简而意丰。

◆十分注意文稿的布局谋篇

报纸新闻写作十分关注新闻结构,巧妙的结构能够更好地表现新闻的内容和主题。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报纸新闻结构的一般原则是,一要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二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三要适应公众心理;四要紧凑而富于变化;五要符合体裁特点。

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都是媒体新闻,在新闻性这个根本属性上,它们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媒体,是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传达新闻,因此,它们也必然带有各自媒体的特点、特色。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两者不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在自己的属性中能够看到别人的影子也算是新时期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又一特色。总之,走向融合,共同发展是报纸新闻、电视新闻以及其他所有媒体新闻发展的大趋势。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及范例

写电视新闻应该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的写作,除了要做到简短明快、反应迅速,完全真实、准确无误,寓理于事、叙述为主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格外注意下列几点: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适当运用口语的一些特点。所谓口语,即与书面语相对的口头语。人们相互往来进行交际,说话非常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像写文章那样“文绉绉”的。口语的特点首先在于句子短;即便是长句,也要分开来讲,否则一口气说不下来。其次,口语中不用或少用倒装句等变式句。比如,书面语言可以写成“校园内外有许多树木,郁郁葱葱的”。口语则说成“校园内外有许多郁郁葱葱的树木”。

写电视新闻稿,还有几点要求。首先,使用同音异义的字和词时不要产生歧义。其次,不要用方言、土语;少用文言词、单音词;对行话、术语最好要有通俗的表述。最后,不要用双关语、反语,还要将书面语上那些用“力透纸背”的标点符号所包含的语义进行言语上的明确化;适当重复那些关键性的、一次难以听清或听不明白的词语。总之,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终级目的是为了使广大观众“一听了然”。

◆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汉语普通话中元音多、开口呼多,因而响亮悦耳,便于吟咏。辅音中清辅音多,又使得语音柔和动听。普通话的声调里,阴平和阳平高扬,上声和去声低抑。此外还有儿化音和轻重音的变化,以及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这些语音特色若在写稿时搭配运用得好,播音时就能产生抑扬有致、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音画合一,相辅相成

画面语言的运用,以及播音语言与其的有机结合,是电视新闻稿与报刊、广播新闻稿最大的不同所在。火车提速的新闻无论在文字上如何描述,也不如电视屏幕上出现呼啸而过的火车来得明确、直观。所以,当播出“火车自全面提速以来,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的语言时,即刻出现在车内拍摄车外,景物匆遽而过的音画,定能收到音画合一、相辅相成,共同为新闻主题服务的效果。

【范例】

我们先来看两条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的语言和画面的程序。屏幕上出现播音员。播音员口播导语:

25日晚,随着读者们依依不舍地离去,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阅览室关上了它的大门。这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图书馆的乔迁工作正式开始。

同步映出有巨大书橱和读者的图书馆阅览室的照片。随后,播音员画面切出。屏幕上切入旧大英图书馆阅览室的动态画面,屏幕下方同时打出新闻标题:

大英图书馆阅览室乔迁新居

播音员用画外音播出新闻主体:

大英图书馆正式开馆是在140年前。这里的藏书达1300万册,书架的总长为40公里。在这些阅览室圆形的玻璃屋顶下,多少文人墨客获得了他们的灵感,完成了他们的巨作。卡尔·马克思就是在这些阅览室里查阅资料,完成了他的巨著《资本论》。

画外音继续,同时, 屏幕上切人新大英图书馆阅览室的动态画面:

大英图书馆阅览室即将迁入新近建成的新址。这套现代化建筑耗资巨

大,预算超过了3亿4千万英镑。这栋现代化图书馆11月24日即将正式开馆,但是目前这座图书馆的一些机构和电脑目录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不过,图书馆的官员认为,新馆的电脑查询系统,能使读者在30分钟内就能拿到所借阅的图书,比旧大英图书馆阅览室两个小时快了许多。屏幕上出现旧大英图书馆阅览室的动态画面,有人在从书橱上取书搬书。

搬迁工作已经开始。原大英图书馆阅览室将在2001年作为文化和信息中心向公众开放。

此时,屏幕上映出旧阅览室的门缓缓关上的镜头。画面出现短暂的黑暗。屏幕上出现播音员。播音员口播导语:

铁路自全面提速以来,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如今铁路部门运用高科技成果,大大增加了列车的安全系数,外出旅行,火车您就放心地坐吧。请看报道。

播音员切出,画面切人疾驶的火车。屏幕上映出新闻标题:

铁路实行自动控制,旅客出行安全快捷。画外音播送新闻主体:

我国最繁忙最大的铁路局之一北京铁路局,截止到5月30号实现无行车重大事故一千天。这在北京铁路局运输史上尚属首次,主要得益于高科技成果在行车中的运用。

与画外音同时,画面出现内燃机车头的驾驶室,室外是匆遽而过的外景。屏幕上出现司机(映出字幕:北京西机务段司机)。司机的画中音:

以前呢,主要是人的行为在操作。哎,所以说,你司机怎么操作,列车运行就怎么走。现在不行了……

播音员口播画外音,同时画面映出驾驶室的仪表盘:

列车运行监控系统装置可以自动识别铁路信号,根据信号显示的变化和列车速度来决定列车运行的合理化操作,控制列车的运行过程和运行速度,保证列车平稳正点到达。同时,它还具有防溜车、防冒进、防超速等自动功能,极大地保证了旅客的安全旅行。据了解,铁路部门自1995年正式使用列车运行监控系统装置以来,各种行车事故率大为减少。

这是中央电视台报道的。

由此可见,一条电视新闻的文字结构与报刊新闻一样,由导语、主体和结语组成。但一条完整的、符合电视视听合一特色的电视新闻还要有音响、画面、画外或画内解说。尤其是主体部分,有的是由播音员的画外音进行叙述,有的则是画内的新闻当事人或者记者本人的现场言谈。这就需要我们在写电视新闻时统筹考虑,全面布局谋篇。实际上,一篇完整的电视新闻的播出稿应该是一份小脚本。

第七章 网络新闻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概说及作用

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和运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技术手段上,掀起了一轮新的革命。由于互联网上的新闻网站兼具纸质传媒、广播传媒和电视传媒的特色,因而发展迅猛,成为今天信息时代技术含量最高的新媒体。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其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即指继以印刷工业为基础的第一代纸质报刊传媒、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第二代广播传媒、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电视传媒之后,新崛起的以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媒。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新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和“点击者”。

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与特点

一、网络新闻的种类

◆传播类型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网络新闻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通讯社建立的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网站,如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新华网(www.xinhua.org)。一类是传统传媒主办的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网站,如人民日报社报业集团建立的大型网上新闻发布平台“人民网”(www.people.com.cn)、中央电视台建立的“央视国际”大型网站的新闻频道(www.cctv.com.cn/news),以及其他各家报刊或者电视台、电台建立的网络新闻版。还有一类是综合性商业网站的新闻网页,如“雅虎中国”(xinwen.yahoo. com.cn)、“新浪”(news.sina.com.cn)、“搜狐”(news.sohu.com)、“网易” (news.163.com)等等。

◆方式类型

由于数字化网络技术呈现多媒体的高科技性,因而它囊括了前三代大众传播媒体的特点,兼具各种新闻媒体的种类和特性,既可以阅读文本,也可以利用音频收听广播,还可以运用音频和视频视听合一地收看。以文本为例,2002年2月8日,香港东方报业集团在华文报纸中首次将与纸质《东方日报》和《太阳报》一样的《东方日报电子报》和《太阳报电子报》推上网络。如今,《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许多报刊都有网络电子版,都可以在网上阅读,有的还有版面图或者图形版。尤其是《人民日报》等报刊推出PDF版,使受众可以在网上清晰地阅读到与纸质报纸一模一样、原汤原汁的报纸。PDF是美国Adobe公司创建的电子文档格式,包含了原始文档中的字体、字号、版面、颜色、图形等各种信息,在任何系统的平台上都能够利用 Acrobat Reader阅读器正确显示。

◆文体类型

无论是纸质传媒上的消息、通讯、述评,还是电视、广播传媒上的录音录像新闻、现场报道,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体现。网络新闻在体裁与方式上体现出最大的涵盖面和包容性。就目前而言,网络新闻最多的还是以屏幕显示的文本新闻为主,因而与报刊新闻相似,其主要文体表现为消息、通讯和新闻述评。

尽管网络新闻新、快、广,但是就像广播取代不了报刊,电视取代不了报刊、广播一样,崛起的“第四媒体”同样取代不了它的“老大哥们”。尤其当灯下躺在床上看报、戴上耳机听广播等一类习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文化时,就越发超出了传媒互比的功利范围。所以,在当代,电视、报刊、广播和网络的新闻传播,形成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态势,谁也不能取代谁,谁也无法形成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市场占有量巨大的手机这种移动通讯工具传播新闻的方式已经悄然兴起。农历二〇〇三年一月二十九,新华社开播“新华短信”。发送汉、英、日三个语种的短新闻。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份手机报纸;其后新华社也创办了《新华手机报》。更有甚者,手机作为终端,已经可以很好地支撑手机电视服务了。2005年底,中国记者协会在北京举办“首届移动通信与新闻媒体研讨会”,提出手机新闻服务也要重视原创性、手机的视频新闻不是电视的简单拷贝等观点,初露端倪的“第五媒体”已经显山露水,昭示了新闻将更加新、短、快。

可以断言的是,今后无论出现多少媒体,它们的作用只能是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使今天信息时代人民大众的资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网络新闻的特点

◆世界性

不需要卫星,只要是有电话线或者光纤电缆甚至电线铺设的地方,只要是有新闻记者到达的地方,甚至只要有具备新闻写作能力的人的地方,就可以突破种族、信仰、文化、语言、时空的障碍,及时发布新闻;而公众则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获取世界各地的新闻。这样,新闻的发布者和获取者真正实行了全球连线。

◆即时性

报纸新闻一般以24小时为传播单位;电视新闻如果不是事先已知而安排的实况转播,则以时间段为传播单位。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新闻是无法预知的,由于网络新闻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可以以小时、甚至分钟为传播单位,因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其及时迅捷的特点是传统传媒难以比肩的。网络新闻一般都标明了新闻上网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使读者对新闻的“新”、“旧”程度,一目了然。事实表明,现今发生的重大新闻,一般都是网络最先传播出来的。

◆多媒体性

网络可以综合运用报刊的文图、广播的声音、电视的动态画面的特点,成为集文本、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传播新闻的工具。

◆开放性

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媒体,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进出这个巨大的信息空间,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新闻网站和网页,检索并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新闻信息。

◆互动性

在互联网上,新闻已经不再是单向传播了;读者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可以立刻发表言论、提出观点,参加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意义讨论的“主人”,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日志”,即“博客”。这样,新闻的发布者和新闻的获取者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互动关系。任何一位新闻的获取者,只要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新闻。

◆丰富性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 科普 / 连载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
刘书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研究并评估工党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政党的历史演变和历史经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项课题,对于认清未来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有重要的启示。一部颇有中国特色的开创性的学术专著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我国对工党、社会党这一类型社会主义政党的理论、政策、实践、历史、现状和未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但愿共产党和社会党这两支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力量的联合和协作进一步加强,以期为
22万字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