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浴血小高岭(1 / 3)

在人民解放军的英雄集体里,有一个名叫“杨根思连”的英雄连队。这个英雄连队的命名,源于抗美援朝战场上与美国侵略者的一次殊死战斗。当时,杨根思便是这个英雄连队的连长。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观众不会忘记王成手握爆破筒冲向敌群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形象。这个情节,便是杨根思连浴血小高岭的真实写照。手握爆破筒的王成,便是以英雄杨根思为原型塑造出来的。

杨根思,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了。他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爆破英雄”称号和一级、三级人民英雄奖章。当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出兵抗美援朝时,杨根思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会议。在这次英雄表彰会上,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对于这位穷苦出身的英雄战士,这是巨大的鼓舞。刚刚在北京开完英模会,杨根思便踏上了志愿军向鸭绿江开进的列车。

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的。然而,一过鸭绿江,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片焦土。美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之后,整个朝鲜一片瓦砾硝烟。

刚入11月,朝鲜东北部的崇山峻岭已盖上几尺深的积雪了。部队在险峻的山间公路上向前急进。

敌人的夜航机哼哼地叫着,一连串照明弹打在空中,照得满天通亮,机关枪和炸弹的声音也随着传来。部队加速通过照明区,折入小路,不久,又走上坑坑洼洼的公路。迎面扑来一股股枯焦味、汽油味……

无须战前动员,朝鲜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屠杀像无声的命令,一下激起了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的满腔怒火。根据上级命令,杨根思的连队来不及休整,立即投入战前准备,在一条小山沟里隐蔽待命。一阵阵炮弹的爆炸声,告诉大家前面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忽然,正北的山头上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信号弹告诉大家:阵地已经被我们占领了。

近旁的战士们低声地欢呼起来。

杨根思、八班长,还有刚过来的指导员、三排副,一起大步跨上山坡。他们极目远望,只见四面泛起的炮火的光芒更亮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赞叹起来:

“好家伙,够美国鬼子受的。”

“这下子,纸老虎变成烂纸皮了。”

炮弹、手榴弹的爆炸声像突然逼近的狂风暴雨那样卷过来,在山谷里引起了一串巨大的不绝的回声,山谷也抖动着。

“夜间战斗这样激烈,天亮以后,敌人一定会拼命反扑。”杨根思说,“立即集合部队,要轮到我们上了!”

杨根思立即去营部请战。

营指挥所里,营长正围着地图在部署战斗。满身雪花满脸汗的杨根思,连“报告”也顾不得叫了,开口就说:“营长,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吧!”

营长笑着说:“这一次不让你白跑。”

杨根思走到摊开着的地图前,营长指着地图上的1071高地对杨根思说:“这是下碣隅里外围的制高点。东南的小高岭卡住下碣隅里到古土水、咸兴、元山的公路。而这公路又是朝鲜东北部的大动脉。因此美国侵略军一定会抢占这个制高点,强攻小高岭,以便突围南逃。”

“杨根思!”营长严峻地说,“你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个阵地,打破敌人突围的企图。根据小高岭的地形,只能使用一个排的兵力。要记住:你和你的这个排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要坚决把他们消灭在阵地前!”说完,看了看杨根思,问道,“有什么困难吗?”

“我不相信完不成这个任务!”

首长笑起来:“单靠勇气还不够,你的对手是美国侵略军的陆战第一师,久经沙场,他们吹嘘为‘王牌’,说什么四次出国作战,都未打过败仗,所以纸老虎要当成铁老虎打。”杨根思掂量着首长的这些话,充满信心地说:“我带三排上去,保证人在阵地在!”

杨根思的回答,使人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杨根思满怀信心地告别了首长,掀起指挥所的遮光门帘,跨着大步走了。

站在指挥所门前的首长们,目送着坚定刚毅的杨根思远去。在他们跟前,浮现着杨根思在历次战斗中的形象:渡江南征,首战浙西桃花山,他一人当先,用手榴弹炸死敌哨兵,又炸掉敌人重机枪,拔掉火力点,为连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成为战斗模范;1946年6月,解放战争刚打响,为了围歼山东泰安守敌,强登泰安城头,他以18颗手榴弹显神威,第二次成为战斗模范;1946年10月,在粉碎蒋介石匪帮对山东根据地实行重点进攻的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他冒着敌人严密的炮火封锁,连续三次炸毁敌人前沿阵地的地堡、鹿砦,保障部队顺利实施突击,为全歼守敌立了头功,被同志们誉为“爆破大王”;1947年除夕之夜,部队奔袭山东峰(县)枣(庄)地区的齐村,在攻坚战中,他连续攻破守敌碉堡群,炸飞敌人的母堡,再建奇功。同年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一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1948年12月,在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中最后围歼杜聿明、李弥、邱清泉兵团时,杨根思率领一个加强排,攻击敌人负隅顽抗的夏砦阵地,英勇顽强,以少胜多,又一次成为三级人民英雄。

这个为人民屡建功勋的英雄,现在又接受了艰巨的任务。

枪声逐渐静寂下来,小高岭上的一场战斗正在酝酿着。

杨根思环视着这里的地形,深感任务的艰巨。这小高岭就坐落在公路拐弯的口子上,卡住了下碣隅里向南的唯一通道。困难的是小高岭没有天然的可以据守的地形,松林低而稀疏,朝下碣隅里方向的坡度不大,而通向1071高地的鞍部很长,火力无法支援。如果以1071高地作为主阵地,小高岭作为反复争夺、用来杀伤敌人的阵地,那是十分理想的。但根据整个战役的要求,如果1071高地失去了小高岭,就无法控制公路,敌人就会夺路而逃。从战役的全局来说,小高岭是非坚守不可的。

随着黎明的到来,大雪下得更紧。战士们蹲在用雪团、冰块筑成的工事里,脚和鞋袜早已冻在一起,手指僵硬得拉不开枪栓。上阵地前每人只发了3个土豆,饥饿更是一阵阵袭来。

敌人密集的炮弹,似雨点般地落在小高岭上,沉重的爆炸声、尖锐的弹片呼啸声响成一片。敌人掷下的凝固汽油弹在燃烧,把埋在深雪里的枯枝乱草根烧得焦黑。大部分工事遭受损坏,石块、泥土、钢铁的碎片和硝烟把战士们压在轰塌的工事里。八班刘玉亭和小吴福被压在一个机枪掩体里,刘玉亭不住口地骂着,用力挣脱出来,再使劲挖开泥土和石块,把小吴福拖出来。小吴福满脸泥灰,双眼呆滞,差不多喘不过气来了。杨根思站在高处,大声地叫喊着:“同志们,敌人的炮弹坑就是最好的工事!”刘玉亭听着,不觉浑身带劲,捅了小吴福一下:“来,趁土热抢修工事!”山头本来冻得挖不动,敌人的炮弹好比开山机,把它炸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