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五章 “摩西行动”结硕果 杰哈德惨遭暗算(1 / 3)

摩萨德新局长被认为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但“摩西行动”却让人刮目相看,8万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犹太人重新融入以色列的生活之中;摩萨德特工前往1500英里之外的突尼斯成功暗杀了“巴解”组织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杰哈德,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再一次领教了它的厉害。

局长下台

霍菲在摩萨德局长任期内所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与黎巴嫩“长枪党”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又是他推行“外围战略”的结果。

黎巴嫩虽然是以色列北面的邻国,但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却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起了一个军事基地,用以色列的话说,是“一个恐怖主义的国中之国”。“巴解”组织对以军的炮击和对以色列边境的骚扰令以色列极为恼火,于是,以色列就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方略。

黎巴嫩是中东各国中唯一不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的国家,因为该国只有51%的人信仰伊斯兰教,而49%的人信仰基督教。黎巴嫩的穆斯林及境内的巴勒斯坦人,与基督教派之间长期处于对峙的状态。于是,为共同对付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两家情报机构摩萨德和阿曼自1974年起,就与黎巴嫩最大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长枪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81年,贝京再次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命令霍菲扩大并加强同“长枪党”的联系,而作为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则走得更远,一直策划着与“长枪党”联手,试图将聚集在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一举歼灭。以色列陆军和空军也摩拳擦掌,期待着采取报复行动。

摩萨德最初反对军事冒险行动,认为这将导致以色列军队直接面对驻扎在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但沙龙坚持认为,这一行动将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令人奇怪的是,一直同沙龙唱反调的霍菲局长,最后竟然同意了沙龙的观点。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伦敦大使在出席一次外交宴会后,遭到巴勒斯坦人的伏击,成了终身残废。这一事件为沙龙的入侵提供了借口。6月6日,以色列军队越过边境,大规模入侵黎巴嫩。这完全是一次战争行动,但以色列军方却为之起了个动听的名字——“加加利和平行动”。战争并没有像沙龙事先保证的那样,以“闪电战”一举解决问题,而是遭到了“巴解”组织战士和黎巴嫩穆斯林的顽强抵抗,“闪电战”的梦想化为了长达数月的消耗战。

尽管在以色列军队和美国人的扶持下,贝希尔·杰马耶勒登上了黎巴嫩总统的宝座,但三个星期后,新总统就被一枚高爆炸弹炸死了。杰马耶勒之死,宣告了“加加利和平行动”的彻底失败。

霍菲在1974年至1982年连任两届摩萨德局长,成为在这个位置上任职时间仅次于哈雷尔的人。他本可以凭借着成功的“和平外交”及“霹雳行动”等骄人成绩全身而退,结果却因赞同“加加利和平行动”而破坏了自己完美的形象,从而在1982年下台,导致摩萨德又一次权力更迭,内厄姆·艾德莫尼取而代之,成为摩萨德的第六任局长。

“摩西行动”

内厄姆·艾德莫尼是从摩萨德内部产生出来的第一位局长。摩萨德内部人员似乎更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一位“普通的人”,一个“当官的”。尽管艾德莫尼可能属于那种没有活力的官僚,但其优点是办事谨慎,且有恒心。53岁的艾德莫尼经过多年的奋斗,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最底层一级级升上来的。

1929年,内厄姆·艾德莫尼出生在耶路撒冷。几年后,他的父母从波兰来到巴勒斯坦,并将“罗特鲍姆”这个姓改成了“艾德莫尼”。他父亲是耶路撒冷公园的设计师,因此艾德莫尼一家得以住在离豪华的戴维国王旅馆不远的雷哈维亚高级住宅区。实际上,以色列政府中的不少官员、一些大学教授和军官都是来自雷哈维亚住宅区。

少年时代,内厄姆·艾德莫尼就在“哈加纳”及其情报机构“沙伊”中工作。1948年的独立战争结束后不久,艾德莫尼考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国际关系专业。他在那里半工半读,曾在一家犹太人办的学校工作过,并在一家犹太教堂当过看管人,还在一家为美国军队生产军装的工厂干过活。

在加利福尼亚,艾德莫尼遇见了一个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并且很快就和她谈婚论嫁。他们在西海岸的5年婚姻生活,应该是他们一生当中最愉快的时光。这也是艾德莫尼在他的前半生能够摆脱秘密战争压力的唯一一段时光。

艾德莫尼之所以选读国际关系专业,是想当一名外交官。但当他回到以色列后,却在位于耶路撒冷的情报专科学校当上了教官。不久,摩萨德从教官队伍中招聘特工,艾德莫尼被选中了,从此成为摩萨德总部政治联络处的情报官。艾德莫尼多次被派驻摩萨德在世界各地的情报站,曾在摩萨德驻华盛顿和埃塞俄比亚等情报站工作过。他在国外情报站一干就是30年,曾参与了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的多项合作工程,成为以色列从事兼职外交活动的专家。

艾德莫尼多年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使得他在具体的秘密行动方面缺乏实际经验。他不是一个冒险家,也不是一个杀手,但是他工作踏实,非常勤奋,因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艾德莫尼尽管性格内向,但并不窝囊。在他任摩萨德局长期间,摩萨德同样干过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摩萨德曾协助以色列政府成功地策划和实施了一项称为“摩西行动”的移民计划,将居住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一万多名犹太人偷偷地空运回以色列。这让艾德莫尼和摩萨德在犹太民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不过,“摩西行动”真正的发起者,应该是以色列前总理贝京。

1977年,在贝京的支持下,以色列政府开始推行一项浩大的移民工程——“摩西行动”,准备把居住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几万犹太人运送回以色列。时任摩萨德局长的霍菲是“摩西行动”的最大支持者和协助者。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而阿拉伯半岛又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地方。当年为了逃避战乱,犹太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据《圣经》记载,远古时代,犹太人就是在他们的祖先摩西的率领下,逃出埃及,来到“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巴勒斯坦地区,并且曾经在这里建立过自己的以色列国。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犹太人的“摩西行动”。

在后来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一次又一次的战乱让犹太民族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涯。他们远离自己的故土和家园,散居在世界各地。但是,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他们永远的情结,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国是一个由离散的犹太人组成的大家庭。如果没有全世界犹太人对耶路撒冷的思念和向往,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以色列国了。建国后,以色列政府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吸引和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把那些处于苦难之中的犹太人解救出来,让他们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

不过,犹太人的回国之路都是艰难曲折的。有一部分人是通过以色列移民联络局的帮助,从合法的途径回到以色列的。但是,有大多数犹太人却没有那么幸运。如果那些远离祖国的犹太人是生活在同以色列没有任何关系的国家,甚至是以色列的敌对国家,那么,他们的回国之旅就遥远而又漫长。这时,作为以色列国家特殊工具的摩萨德就会挺身而出,为他们铺就一条回国之路。

当年,有一群皮肤黧黑的犹太人远离祖国,居住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他们被当地人轻蔑地称为“法拉沙人”——意思就是“陌生人”或者是“被放逐者”。但是,他们却称自己为“贝塔以色列”,也就是“以色列之家”的意思。他们的祖先离开以色列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过去曾经有人认为,这些人就是古代遗失的12个犹太部落的后裔。但更多的人类学者却认为,他们应该是古犹太人迁徙同化后的当地部落。

这些人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同犹太民族的主流社会分离了,直到今天,这些人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其他犹太人不一样,他们仍然还保留着犹太民族的一些古老传统和习俗。当时他们居住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一个山区,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部落,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因为时间的迁移,加上地域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影响,这些犹太人的后代已经在这片远离故土的非洲大陆改变了他们的肤色,变成了黑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犹太人的后裔,并没有忘记自己祖先居住的阿拉伯半岛,他们也想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回到祖先的居住地以色列。他们也想看一看那神圣的耶路撒冷,看一看那高高的赫茨山,摸一摸那堵让他们朝思暮想的哭墙。因为他们在埃塞俄比亚永远是一种没有家园的“陌生人”。

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埃塞俄比亚当局还禁止在“法拉沙人”当中传播犹太教和教授希伯来语,并指责一些“法拉沙人”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间谍。许多犹太教领袖也经常受到骚扰并遭政府监视。同时,那些“法拉沙人”的经济状况极端恶化。许多人生活在干旱、饥荒和战乱中。他们的遭遇引起了以色列国内的极大关注。以色列政府希望能帮助他们离开埃塞俄比亚那贫穷的山区,回到以色列。那些犹太人也知道,如果没有以色列政府的帮助,他们的回家之路永远遥遥无期。于是,他们就在艰难地等待,等待机会的降临,等待万能的上帝能赐给他们一条回家的路。

机会终于来临了——1974年,埃塞俄比亚又一次发生了军事政变,海尔·塞拉西皇帝在统治埃塞俄比亚几十年之后,终于被赶下了台。一个叫门格图斯的陆军上校组织的军人政府上台了。但是,西方国家却认为门格图斯上校是一个共产主义分子,不应该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统治者,对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就在刚上台的门格图斯上校一筹莫展之时,以色列政府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同埃塞俄比亚的新政权进行谈判。以色列政府打算为门格图斯的新政府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条件是允许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犹太人离境回到以色列。

门格图斯出于对武器的需求,就答应了以色列人的条件。于是,这些犹太人终于有机会踏上回家的漫漫征途。1978年2月,就有两批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犹太人,先后从埃塞俄比亚的首都起航,直接飞到了以色列,回到了他们梦寐不忘的祖国——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埃塞俄比亚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秘密进行的。

然而,就在以色列政府的移民行动开始不久,时任以色列外交部长的摩西·达扬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不小心透露了这个秘密。他说埃塞俄比亚政府之所以允许以色列人回国,是因为以色列正在向埃塞俄比亚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达扬此言一出,立即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那些正在对埃塞俄比亚制裁的西方国家一方面谴责以色列,另一方面对埃塞俄比亚实行了更加严厉的制裁,并且在埃塞俄比亚煽动对现行政府的不满情绪,鼓动民众推翻刚刚上台的门格图斯政权,把门格图斯赶下台。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埃塞俄比亚政府立刻中止了同以色列人的秘密交易,切断了犹太人出境的通道,甚至限制了一些犹太人的人身自由,让他们的回家之路成了永远的梦。

达扬部长的这次失误,让以色列政府的移民行动面临着夭折的危险,这让贝京总理大伤脑筋。因为达扬当时任外交部长完全是贝京一再坚持的结果,没有想到达扬居然捅出了这么一个大娄子。就在贝京总理不知道该怎样收场时,摩萨德局长霍菲临危请缨,愿意为总理分忧。霍菲向贝京总理谈了自己的“摩西行动”计划,他要为埃塞俄比亚的犹太同胞开辟一条回家的路。

贝京总理同意了霍菲的“摩西行动”计划。

霍菲所说的“摩西行动”,其实就是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一种政治渗透。得到贝京总理的认可之后,霍菲马上派出了大批摩萨德特工人员,深入到埃塞俄比亚各地,在那里潜伏下来,然后对当地“贝塔以色列”人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让“贝塔以色列”人觉悟起来,让他们懂得只有离开埃塞俄比亚,才能获得新的生活。霍菲的这种做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那些摩萨德间谍的宣传教育下,许多“贝塔以色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出路就在于离开埃塞俄比亚,回到自己的祖国。那些犹太人不但自己想要离开贫穷的埃塞俄比亚,还鼓动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朋友、邻居。他们开始成群结队地逃亡,纷纷逃出贫穷的山区,逃到埃塞俄比亚的邻国苏丹,准备从那里回到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