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十六回 疯道人卖药济南路 郑虎臣说反蒙古王(2 / 3)

走不多路,转过两个弯,到了一个门首。敲了两下门,里面童子开出门来,便让胡仇进去。转过一个小小院落,南北对着,一式的三间平屋。姓黎的让胡仇北屋里坐下,放声大哭,纳头便拜。胡仇大惊,连忙扶住,道:“居士何故悲恸?”姓黎的拜罢起来,道:“道长,你道我果然姓黎么?我本是姓李名复,字必复,今年三十岁。先父名坛,初时不合听了人言,降了蒙古,派来镇守此城。宋朝理宗皇帝景定三年,投诚反正,便举此城归宋。拜表乞师来援,一面移檄邻近各处,同心归宋。一时益都、涟、海等处,皆闻风响应。那时留梦炎还在南朝,理宗皇帝命他带兵北来。他只观望不前。蒙古兵大至,先父把守不住,被他攻破城池,自投大明湖内。水浅淹不死,被蒙古兵捉去,遂与先兄彦简同时被害。其时我尚在母腹。先母本是外宠,另外置备房屋居住。城破之日,先父预嘱先母,说:‘倘他日生的是女,便不必说;若是生子,可取名曰复。令其长大,为父复仇之意。’其时幸居住别业,未曾波及。先母生下我来,就在此度日。改姓为黎,以避耳目。我长到十六七岁,先母才把这话告诉我。屡次想投奔南朝,又以老母为累。三年前先母弃养,又闻得南朝已经亡尽,可恨我抱了这报仇之志,没处投奔。适才听见道长所唱,不觉触动心怀,流下眼泪。乞恕卤莽,道长有何可以复仇之策,尚求指教。”

胡仇道:“居士孝心壮志,令人可敬。此时若说报仇,只须自己去报,何必再要投奔他人?据贫道看来,此时人心思宋,居士若肯举义,怕没有响应的么?”李复道:“话虽如此,若没有一个赵氏之后,奉以为君,只怕人心不服。”胡仇道:“此事只能从权办理。此时我们起义,只要代中国争社稷,并不是代赵氏争宗庙。若必要奉一赵氏为君,莫说此时没有,就有了,或者其德不足以为君,又将如何?总而言之,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只要逐去鞑子,是我们中国人,有德者皆可以为君。只问有德无德,不问姓赵不姓赵。若依居士的办法,是终久无有报仇之日的了。”李复道:“道长之言,顿开茅塞。但不知此时他处地方的民心如何?”胡仇道:“依贫道看来,人心思宋,是一定的。不过此时是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罢了。况且鞑子又禁了汉人,不准携带军器,连劈柴切菜的刀都是十家合用一把,自然急切不能动手。倘有一处起义,只怕草泽英雄还不乏人。”要复道:“谈了半天,还不曾请教道长贵姓道篆,仙乡何处?”胡仇道:“贫道姓胡,临安人氏,没有道号,就叫了疯道人。今日遇了同志的,我也不必隐瞒,实告居士,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居士若有此意,我可以代为招致几位英雄相助。”李复大喜道:“不瞒道长说,此处便是先父别业。后面有一座小小花园,里面窖藏颇富。就是兵器也不少。平时我也结识几个市井少年,只没有调拨的人,不敢造次。道长能代招致人材,真是我三生之幸。”胡仇道:“此时且不可造次,并不可泄漏于人。待我星夜赶回南边去,再寻几个同志,南北相应,方为妥当。”李复大喜,二人又长谈了良久,胡仇方才别去。

次日即雇了快马,赶站回南。在路不止一日,到了仙霞岭。恰好狄琪也回到了。众人正聚在马头岭岳忠那里,单单不见了史华。

原来狄琪到了江南,乘夜刺杀了两个放赈钦差。把八个随员都割了耳朵,叫他们回燕京去回话。一面张贴榜文。等到天明时,合城大乱。他索性振臂一呼,把各处仓库却打开了,一众饥民饱掠了一顿。他却乘乱跑了出城,赶了出境。各处云游了一回,方才回来,因为失了史华,闷闷不乐。

宗仁道:“大约他出去顽几时,就回来的。何必念他?”狄琪道:“我料他此去,未必回来的了。我因为他虽然已经二十多岁,见了人,还是腼腼腆腆的,所以虽然教了他几路拳脚,那飞走跳纵的法子并未教与他。这回他要跟我出去,被我说了他几句。说他一点志气也没有,怎能跟我办这等事?他大约怪了我这句话,便不别而行的去了。”胡仇道:“我看他生得唇红面白,犹如女子一般,不料倒是受不得气的。”宗仁道:“等过些时,再去寻访他也未晚。或者过几时,他的气平了,会回来也说不定。”

胡仇道:“正是。我们不必尽着谈他,还有正经大事呢。”说着,便把李复一节事告诉了众人。狄琪拍手道:“却是巧事。我今番在江南,也结识了两个人。一个杨镇龙,一个柳世英,都是浙江人。因为江南大饥,他两个暗中带了巨款去,暗中散放,顺便招致英雄。据他说,在原籍已经有了万余人,此番散赈完后,便打算回去起义。”胡仇道:“有了此处,便可与李复相应。只是李复势孤,我们必要派人去帮助他才好。”金奎道:“好,好!你前番临走时,说好歹找个地方我抒伸抒伸。今番敢就是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