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铩羽而归,也是英雄(1 / 3)

于我是竭力想逃离的暴风骤雨,于他们却是藏北无数岁月中的一天。偏着头看她,双手勉强控制住车头,腾不出手来跟她打招呼。不久,黑色雨雾充斥了整个大地,而我始终没能看清她的眼眸。

2012年我骑新藏线查阅攻略时,在网上结识了好人锅。后来得知我打算骑藏北中线,他对此也很感兴趣。我俩遂定于在拉萨汇合后同骑“一错再错”的藏北中线。

D01拉萨——曲水

2013年7月11日中午,我和锅兄整装出发。两个人先骑到布达拉宫广场合影,然后顺着G318线往曲水骑。不多久就骑出拉萨市区。天气非常好,我们沿着宽阔的拉萨河前行。

▲拉萨不是终点

▲再上路

▲轻车熟路

▲又见青稞

这是藏区最好的季节。河水充盈,漫过了岸边的树林。毛茸茸的绿色青稞在风中摇摆着。锅兄有些不适应,毕竟距离他上次藏地骑行已是两年多了。我还好,2012年长达40天的新藏线、珠峰、尼泊尔骑行后,再次骑行在藏区大地上感觉一切仍然是那么的美好。

中午时分,在路边找了个瓜摊,吃着西瓜就干粮。偶遇几个从成都顺着318骑过来的骑友,他们继续前行或是要骑到珠峰,或是尼泊尔。简单的互致问候后挥手而别。他们早已适应藏地骑行。看他们匆匆地离开,感慨年轻真好。

骑到曲水县城时已是下午,先找了个小饭馆饱餐一顿。发现整个县城仅有两个小旅馆,且住宿都在三楼。实在不想扛着车子和行李上三楼,于是继续往前骑到曲水大桥,找到一家四川饭馆投宿。

D02曲水——羊卓雍错

今天任务艰巨,要翻越海拔5000米的岗巴拉山垭口。

▲山路弯弯

▲坡,我爬上来了

▲飞来的石头

▲乌云下的一道光

很多骑过新藏线和中尼线的骑友都到过羊卓雍错。如果是从日喀则方向过来,经江孜、卡若拉冰川、浪卡子,再沿着湖边翻越岗巴拉山,一路风景怡人。且湖边海拔4500米,垭口海拔接近5000米,从这个方向骑强度并不大。骑上垭口再回看一眼美丽的羊卓雍错,然后一路放坡70千米直达布达拉宫广场,就愉快地结束了新藏线的全程骑行。

而反过来骑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拉萨海拔3600米,从曲水大桥过后要爬25千米的陡坡,海拔直上1300多米才能骑到岗巴拉山垭口。如果之前是从川藏线或者滇藏线途经拉萨一路骑过来,因为早已适应高反和爬坡的节奏,难度也不大。而我和队友好人锅是直接到拉萨后才开始骑行,之所以选择这样骑,主要目标当然是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其二就是为了这座岗巴拉山。在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的情况下翻越一座海拔5000米级别的垭口是非常吃力的。但如果能顺利地翻过去,那也就证明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爬坡的环境,为后面更高海拔、更陡的烂路奠定了基础。

9点过了曲水大桥,开始爬坡。为了达到更好的拉练效果,我们全副重装。我单车负重40多斤,锅兄50多斤。路过山脚的岗巴拉村后,就是再熟悉不过的“之”字盘山路。路况好,但坡度很大。又一次骑往垭口,不由得想起折多山、库地达坂的骑行经历。只是岗巴拉海拔更高些。骑行第二天就爬这么高的垭口,挑战性也更大些。

渐至山腰。随着海拔的升高,整座山已经完全笼罩在云雾之中,并不时有阵雨袭来。穿上冲锋衣,继续往前骑。偶尔云开雾散,得以窥见上方层叠的“之”字盘山路。路漫漫其修远,吾盘旋而上。

在雨雾中爬坡7个多小时后,终至垭口。

垭口喧杂,风大,吹得身上很冷。

决定慢慢放坡,边骑边等锅兄。

山这边的相对海拔只下降500米,但短短的几千米路却下了一个多小时。因为羊卓雍错实在太漂亮,每骑一段路就会变幻不同的景致。即使今天天气不是很好,美景却没有缺少。

下到湖边,沿湖继续前行。两岸的村子在雾霭中静默着,周围则是在大片大片的喧闹的油菜花。在路边的一个小卖部停下来,边吃东西边等锅兄。小卖部的藏族小哥很好说话,答应让我们在后面的空房子里扎营。

拿着相机在湖边发呆,一直等到快天黑时,锅兄才姗姗来迟。他状态很糟,今天的负重拉练导致腿上的旧伤复发了。后半程他几乎就靠着一条腿发力才骑下来。

D03羊卓雍错——浪卡子——日喀则

早上8点起来。锅兄的腿伤,经过一夜休整后好了些。吃罢早饭,继续骑行。

天空仍然笼罩着漫天的云雾。近处的湖面不再是蓝色,而是灰得有些发白。对岸山脚的村子边上有一小片一小片的油菜田。一片片的金黄色点缀在灰白和绿色的山体之间,有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虚幻感。

状态很好,保持着20多码的速度行驶在前。但锅兄的状态还是不理想,落在后面,越拉越远。

中午时分,终于离开羊卓雍错。前方就是浪卡子县城了。坐在县城入口处等了锅兄很久,才看到他吃力地骑过来。

看样子锅兄是无法再坚持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治疗腿伤。在小饭馆中吃完午餐后,我们放弃了原定拉练到日喀则的计划,一路搭车当天下午就到达了日喀则。

锅兄自己就是医生,他的旧伤最重要的是静养。于是我们在日喀则开始休整。锅兄的腿上敷满药膏,躺在旅馆里,我则去逛扎什伦布寺。

▲红衣喇嘛

▲扎什伦布寺

▲转经

D04日喀则——霍尔

休整两天,锅兄的腿伤见好。我们继续原定从日喀则搭车到霍尔的计划。

日喀则到狮泉河的大巴刚开通不久,司机是陕西人,很好说话,帮我们把单车塞在大巴底下绑牢,没有额外收取费用。

50个座位的大巴只坐了10来个人,很宽敞。车子沿着318线到拉孜,再转219线高速前行,在桑桑停下吃晚饭,直到隔日凌晨5点才到达霍尔。

静寂的清晨,我和锅兄两个人对坐着聊天。离开温暖的车厢,突然置身冰冷漆黑的小镇,让人心生恍惚。天空一点点地泛白,对面的纳木那尼雪山逐渐显露山顶。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发车了,野狗也在路上跑起来,终于开始有人在路上走动。

锅兄带我找到两年前他住过的成都饭店。一对川籍老夫妻常年在此经营简单的食宿。放好行李后,锅兄继续躺在床上休整,我则计划单骑去鬼湖拉昂错看看。

9点多出发。体力充沛,沿着2012年骑过的G219新藏线一路反骑。

▲去吧,玛旁雍错

▲开往日喀则

▲远方如雷

出霍尔就到了圣湖玛旁雍错的湖边。2012年骑经这里的时候是阴天,遗憾未能一睹湖岸边的纳木那尼真容。今天的空中仍然有很多云雾。沿着湖畔前行,不久,纳木那尼庞大的山体和直耸入云的峰顶就清晰可见,也算是一偿宿愿。

一个多小时后骑到巴嘎,这里是骑往鬼湖拉昂错和普兰县城的岔路口。

左拐以后开始爬坡。垭口并不高,轻松地爬上去,看到不远处湖边的即乌寺和旁边的小村子。传说莲花生大师曾经在即乌寺内打坐,因此这里也是徒步转圣湖玛旁雍错的起点。小村子给转湖的人提供食宿。

下了一个陡坡就到了玛旁雍错的西岸。和霍尔那边不同的是,西岸的玛旁雍错湖水要蓝得更纯净些。比起车水马龙的新藏线,这边的车辆寥寥无几。骑了大半天也仅仅碰到两辆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我独自一人欣赏这绝美的湖光山色。

继续往前,又开始爬垭口。这座垭口把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分开来。这种一山分两湖的地理情况在藏北很常见。后来我和老贾的“一错再错”之行,也曾多次见到。

这个垭口更简单,半小时就爬到顶,抬眼就看到前方另外的一片蓝色湖面。这就是少为人知的鬼湖拉昂错了。

下到湖边,空旷无物,远不像一山之隔的玛旁雍错那样热闹。而纳木那尼雪峰就倚着湖岸,只因挨得太近,峰顶直耸入云,无法得以窥见全貌。

鬼湖比圣湖更安静。看着蓝朦朦的湖面,一个人坐在湖边吹风发呆良久,直到咕咕叫的肚子提醒自己,才有些不舍地开始返程。

又爬上垭口,再看了一眼寂静的鬼湖,开始往回骑。

远离鬼湖后,西边的天空开始放晴。正对着回程路的冈仁波齐主峰一下子显露出来,仿佛近在咫尺。

想起2012年跟星星、董哥他们花了一天半转山的经历。不过那次雨雪纷飞,神山冈仁波齐的正面一直都躲在云层里,今天却得以在圣湖玛旁雍错看到全貌。看来这神山圣湖联袂的名头并非虚假。

重回巴嘎,右转骑往霍尔,算来这是第三次骑这段路。下午逆风渐渐增长,昨晚几乎没睡,今天一天也没吃啥东西,体力有些不支,只能顶着风咬牙前行。

等到骑回霍尔,已是下午5点多,锅兄提前让老板准备了晚饭等我。更好的消息是他的腿伤恢复得不错,基本无大碍,明天终于可以开始“一错再错”的真正挑战了。

D05霍尔——扎营

早晨9点起,吃完早饭收拾完毕已是快10点,和成都饭店老夫妇告别,再次从霍尔沿着G219往前骑。

出门就是一个超长大上坡。我状态很好,骑在前面。这段路2012年骑过了,不多久就骑到了坡顶。这里同样有一个玛旁雍错的石碑。旁边是玛旁雍错观景台,不过是景区,进去要收费。从这个角度看圣湖远不如昨日我骑到与鬼湖交错的山上看到的景色更加辽阔壮观。

锅兄还在后面,我坐在石碑下休息。过一会他骑了上来,问他腿伤怎么样,说还好。说着他看到我绑在驼包上的涉水鞋,突然记起他的涉水鞋忘在霍尔的床底下了。

于是锅兄掉头从刚爬上来的陡坡骑下去找他的鞋子。我继续坐在石碑旁休息,百无聊赖地掏出包瓜子嗑起来。藏北的阳光紫外线很强,于是把帽子拉下来,靠着石碑打起盹。

睡了不知多久才被锅兄叫醒。看看时间,离早上出发已经过了2个小时。

重新出发,一路缓上。行至不久,见路边小溪有中年藏族大哥在提着个桶捞鱼。这小溪流向前面的公珠错。这个季节有很多的鱼群洄游产卵。这种高原冷水鱼产卵之后不久就会死去,那个大哥捞的就正是这种将死的鱼。

▲玛旁雍错

一般说来,藏族是不吃鱼的,于是隔着河跟藏族大哥交流,问他捞鱼是打算自己吃吗。很明显,藏族大哥不懂汉话。鸡同鸭讲了一番后,他误以为我是要他的鱼,随手从桶里拿出一条打算扔过来。忙制止了他。同时我瞧见这面的溪边也有两条鱼在随水飘动,于是下车顺手捞了起来,给藏族大哥看。他大笑起来,才打消了送鱼给我的念头。

这时锅兄也骑了上来,我显摆地给他看我捞的鱼。他说不错,晚上可以炖个鱼汤喝。听说有鱼汤我一下来劲,忙掏出电话打给家乡的朋友,问他鱼的做法。

往前开始爬公珠错垭口,坡度加大,好在路况不错。路的左侧一线的雪山呈现出来,想来明天要翻越的极高无名垭口就在其中。爬到垭口,等着锅兄上来。后面是起伏路,不多久,又一个坡。远远的看到坡顶有一个巨大的路牌。看看路线,这就是拐向烂路的岔路口了。

下午2点多,骑上坡顶。这里有几个路牌,最详细的一个写明沿着G219直行90千米是马攸木拉检查站。这段路2012年同样也骑过了。而左拐进山是去亚热的路,距离亚热乡有200千米。按计划,我们骑三天到达亚热乡。

岔路口处有个帐篷茶馆。一户藏民在此边放牧边经营茶馆。和锅兄在帐篷里一人泡了桶方便面当午餐。吃完我端着相机追着拍这家的小孙孙。他跑到另外一个帐篷,躲在帐篷门口拉住妈妈的衣角,胆怯地回头看我。转头看见帐篷边上挂着一串晒着的鱼干,正是之前在小溪里捞的那种。看来藏族不吃鱼的说法还是有待商榷的。

休息一阵后,差不多下午3点半,将两辆单车一起摆在烂路的入口留影一张。拍完,锅兄先行前往。我随手拍了一张他远去的画面。从这个路口开始,下次再骑上柏油路面将是1000千米以后的事情了。精心策划了一年,马上就要沿着自己计划的路线骑行“一错再错”了,心中非常激动。

往前骑,路面是碎石、沙土路,一路缓上,好在坡度不大。路的左侧有条小溪,对岸有一些废弃的羊圈。有两头在山坡上吃草的藏原羚被我们惊吓到,跑过山脊不见了。

这一带是禁牧区,毫无人烟。往前骑不久就在路边看到一具尸骸。头脚都还完好,但内脏都已被吃光了,不知是哪种食肉动物的杰作。

对面两辆越野车疾驰而来,看牌照是那曲地区的,车顶上大包小包绑了很多生活用品。路过时摇下车窗,里面的一家老小都冲着我打招呼。不出所料,这条不知名的烂路就是那曲等地区藏族穿越藏北来朝拜冈仁波齐的捷径。既然越野车能走,自行车当然也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