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4章 媒体与动力:梦想的缔造者(1 / 3)

《绿野仙踪》reference_book_ids":[6987292411097517086,6959122744696900639,6895328650426584072,7026273295594949668]}],"7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2,"start_container_index":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7},"quote_content":"《名利场》reference_book_ids":[7045214716133657607,6947638689354746916,7260441028111371325]}],"5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9,"start_container_index":5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4},"quote_content":"《吸血鬼》reference_book_ids":[6977617081613159460]}],"5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6,"start_container_index":5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43},"quote_content":"《它》reference_book_ids":[69408631037142006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和彩妆产业一样,如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女性杂志,其实直到近代才出现。

我们如今生活在图像之中,不论是翻阅杂志、观看电视、浏览手机还是漫步街头,各种图像扑面而来,让人无法回避。在过去的一千年中,东西方国家使用化妆品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欲望几乎没有改变;而平面媒体、广播和消费社会的出现却让化妆品行业产生了巨变,并加快了变化的速度。

让我们花点时间想象一个没有广告的世界,想一想外界对我们的视觉和情感的吸引力会减弱多少。然后再试着幻想一个基本没有图像的世界,这或许会让你感到不安,不过在不到一千年以前,人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当然,洞穴壁画、象形文字和其他古代艺术形式依然存在,但是没有人类栩栩如生的画像。祭祀场所的早期宗教画像和绘图是各个阶层的人民能够观看到的最早的图像。虽然这些画像大多耀眼华丽,但它们基本都是用来瞻仰的象征性图画,缺乏真实性。

甚至两百年前的人们看到的图像也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相去甚远。在通信手段只有口头和纸笔的年代,为了目睹某样事物,你必须亲自到那个地方去才行。

到了 16 世纪,随着印刷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印有美容建议和产品配方的化妆品宣传册迅速传播,各个阶层的人群都可以获取并阅读。

那时候,人们无法通过任何渠道目睹他人的真实容貌,所以如今大家竞相模仿的“美丽标杆”是直到最近才出现的概念,在当时根本不存在。因为缺乏便利的交通,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城镇或村庄(更别说其他国家)以外的人长得什么模样。平民百姓不了解王公贵族的潮流,悬挂在宫殿和府第中的皇室画像创造出一个关于发型、时装和化妆流行趋势的微观世界,而这些趋势几乎不会延伸到皇宫以外的地方去——就算可以,也要花上好几年(就算不是数十年)才能渗透进百姓的生活中,和如今“模仿昨夜红毯明星穿搭”式快速的媒体传播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印刷机的发明迈出了永远改变上述现象的第一步。中国在公元 1041 年发明了已知最早的印刷系统,而德国人约翰·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在 1450 年左右发明的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预示着信息交换领域的巨变,让来自科学、政治和文学的思想能够在数量庞大的受众之间传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化妆品生产和使用方面的信息。以前,美丽的“秘诀”和美容产品的配方依靠家族中的女性成员代代相传,或是由村中的女巫保管,再用从当地获取和生长的原料手工制成。如今有了印刷和发行,这些信息得以迅速地传播。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出现了在街上大范围推广化妆品的文化,化妆品配方书只需要“少量的葡萄酒”就可以换到——换言之,就是它们的价格超乎寻常地低廉。化妆品宣传册在各类人群中传阅,小贩也会销售印有美容建议和产品配方的册子,商贩不仅会提供原料,还会提供相应的指导。

除了女性杂志,19 世纪开始流行的还有时尚插图。杂志价格越高,图片的画质也越好,比如这张刊登在 1827 年出版的《美物集锦》杂志(La Belle Assemblée)上的手工着色的蚀刻画。

这些手册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流行的图书类别——“秘诀类”。这种书不仅是有医疗手册,还囊括家居指南(如何保存食物的建议和胭脂的配方可能会同时出现),书中还涵盖了科学、巫术和宗教内容。这类图书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最出名的一部著作,是意大利贵妇卡特琳娜·斯福尔扎(Caterina Sforza)于 1500 年左右整理而成的配方和实验集《实验》(Gli Experimenti),它和 12 世纪的《妇科疾》以及更古老的古埃及《埃伯斯纸草书》一脉相承。诸多因素成就了这本书的传奇地位,不仅因为它出自一位受过良好教育、身世经历略为后人所知的女性,而这种情况极其少见,更因为这是首部可以确定是由女性执笔的美妆书籍。《实验》的内容中有斯福尔扎身边的美容传统,也有她从传统医书中汲取的精华(比如古希腊名医盖伦的学说)。作为现代的美丽权威,卡特琳娜创立了已知最早的化妆交流社群,通过写信的方式讨论并为《实验》收集配方。该书的译者,同时也是学者的杰奎琳·斯派塞认为,虽然书中的 454 个配方中只有 66 个被归为化妆品类,实际上,涉及美容和化妆品——包括皮肤清洁、祛斑和染发——的配方多达 192 个。斯派塞也指出,从让物品看起来像金子和给别人下毒等非化妆品类的配方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拘一格、涉猎广泛。

继《实验》之后,《伊莎贝拉·科尔泰塞女士的秘密》(The Secrets of Lady Isabella Cortese,1561)——和斯福尔扎的作品一样,据传这本书也是罕见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版 6 次,可以看出大众对此类收录了民间医学和化妆品知识的书籍的渴求。鉴于女性作家在当时并不多见,我们可以认为当时绝大多数的化妆品宣传册都出自男性之手。

17 世纪见证了女性驱动下的出版热潮,出版的内容纷纷为化妆品正名。英国除了有《淑女之友》(The Gentlewoman\u0027s Companion,1673),还有一本名为《美丽助手之声》(A Di-scourse of Auxiliary Beauty,1656)的杂志曾经表示:“我们的脸庞和身体其他部位一样重要,不应该再被忽视。”同样,《淑女知库》(The Ladies Dictionary,1694)也曾指出,化妆不是为了耍花招或欺骗,而是有实用价值。这种“有用性”在《两个女人的通信:就人造之美在道德层面是否合法的有益讨论》(Several Letters Between Two Ladies Wherein the Lawfulness and Unlawfulness of Artificial Beauty in Point of Conscience Are Nicely Debated,1701)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过去人们心目中的化妆品是圣居普良口中“对上帝手工艺品的侮辱和对真实的扭曲”,但随着宗教和道德立场的改变,以及持更开放和接受心态的大众的影响,化妆品逐渐摆脱了这样的形象,而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的美妆文化逐渐兴起。

女演员在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初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们时常在剧目中和报纸上为产品做推广。上图为莉莉·兰特里的梨牌香皂宣传画。

英国最早的女性杂志是 1693 首次付印的《女性导览》(The Ladies\u0027 Mercury),和如今的女性杂志基本没有相似之处,该杂志中给女性提供爱情和两性关系建议的专栏由男性执笔。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其他女性杂志纷纷面市,绝大多数的名字中都带有“女性”这个字眼。和目前依然在发行的英国《女性》(The Lady)杂志一样,它们几乎都在迎合上层女性的需要,在供消遣的同时还能提供实现“教育”目的。这些女性杂志上刊登的都是被认为适合女性阅读的内容,而不是谈论女性话题的文章和专题。这样的风格从乔治王朝时代开始发生变化。到了 19 世纪中期,由于杂志社对拓宽读者群的希望和女性概念的明晰,女性杂志的内容与之前比有了很大的不同。1880 年到 1900 年期间,共有 50 种新的女性杂志面市,和礼仪指南颇为相似(这类书籍的需求量大),这些杂志指导女性如何穿衣打扮、举止得体。这些新上市的杂志创造并传播了一种“完美的女性形象”,并暗示读者到达这个标准的唯一方法就是遵循杂志里的种种建议——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思维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时尚插图在那个时候开始流行,从审美的角度推动了女性读者对完美女性形象的追求。当时的时尚杂志至少有一张插图,而价格更高的时尚杂志有时候会刊登六张彩色插图。这些图片在提供衣着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展示了相搭配的发型和配饰,塑造出代表完美女性的形象。

1901 年手工着色的时尚摄影插图是将妆容和服装的色调相协调的早期例子。

1806 年出版的《美物集锦》是英国最早的时尚杂志,里面可以看到许多摄政时期时尚风格的彩色插图。虽然杂志从来没有讨论过化妆品,但是插图中的女性显然涂了腮红和唇彩,脸颊娇艳,嘴唇好比精致的深红色玫瑰花蕾。同样,欧洲的早期杂志中有一本法国的《时尚》(Les Modes),创立于 1901 年,杂志图片中上流社会的女性身穿设计师的作品,大多化着惹眼的妆容。1901 年出版的几期《时尚》杂志刊登的插图中,模特和上流社会的女性展示了和服饰颜色相衬的妆容。比如在前一页的图片上,一位身着棕色裙装的女性涂了棕色的唇彩和浅棕橘色的腮红。颜色可能是手绘到图片上的,但是色调的相似性(和《美物集锦》杂志中清一色的粉色腮红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说明彩妆正逐渐成为时尚的一部分。杂志中的插图能够激发读者的灵感,这样的一张插图会促使女性思考如何对妆容和外套进行搭配——这在当时是个全新的概念。虽然《时尚》杂志中有美发和香水等美容服务和产品的广告,但是化妆品的宣传基本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没有在明面上推广化妆品的文章或是广告。

19 世纪末期,女演员——例如女神般的莎拉·贝恩哈特——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化妆的看法。对女演员的幻想和接纳是化妆品行业崛起的首要因素。

出演《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中的好巫师格琳达一角而为观众所知的比莉·伯克(Billie Burke),在爱德华七世统治期间活跃在伦敦和纽约的喜剧舞台上。也正是因为她,美国人才能了解维多利亚时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对化妆品的态度。从 1912 年 6 月到 1914 年 1 月,她曾在《芝加哥日志》(Chicago Day Book)上开设专栏,就女性话题畅谈己见(后期也写过讨论男性话题的文章)。她的许多专栏文章旨在为化妆品正名,其中一篇文章就是《比莉·伯克认为化妆并没有错——不过一定要化得自然》(1913 年 3 月 15 日)。作为一名走在时代前端的女性,她坚决反对“化妆是一种虚伪的行为,是为了欺骗和诱惑”这样长期存在的观点。她曾给诋毁化妆品的一位男性写信,言辞严厉地表示:“男性都坚持认为女性必须是美丽的,但他们其中很多人却在谴责女性为变美做出的努力。”显然,比莉关于化妆品的专业知识和她的舞台生涯密不可分,但关键的是,她也指出舞台妆并不适合日常生活:“我收到了大量询问我是否使用粉底的来信。我当然用,每个女演员都会用……所有的女演员都是彩妆艺术家,她们也不得不成为这样的人。但是舞台灯光下的妆容和街灯下的妆容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见证了化妆术从谨慎地轻描淡写到浓妆艳抹的巨大转变。好莱坞的崛起和克拉拉·鲍(Clara Bow)等性格独立、俏丽轻佻的新女性的妆容,使得关于化妆品的讨论和化妆品广告逐渐在主流社会涌现。

文艺复兴运动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一时期,化妆品又变成了“地下产品”。虽然护肤霜和发油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对化妆品的反感却几乎贯穿了整个维多利亚时期。虽然维多利亚女王把“粗俗”的化妆品和妓女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个依赖化妆品的群体的兴起却在世纪末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情况——演员。到了维多利亚时期晚期,舞台剧女演员逐渐成为偶像,她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记录在案,个人形象被印在明信片、乐谱和剧院的节目单上。而照明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汽灯到石灰灯,再到第一家完全使用电力照明的剧院的问世——推动了与其相配的舞台化妆艺术的发展。化妆成了演员的日常,1894 年刊登在周报《画报》(Graphic)上的莎拉·贝恩哈特的画像就是一个例子。画像中的她端坐在梳妆台前涂脂抹粉。普通女性争相模仿女演员,而化妆品公司迅速掌握了从这种欲望中捞金的方法,开始请舞台剧女演员在广告中为自己的产品背书。梨牌香皂就曾出资请英国女演员莉莉·兰特里代言,成为一个著名的案例。备受欢迎的兰特里因为拥有百合花一样的雪白肌肤而得名“泽西百合”。维多利亚女王之子,也是于 1901 年登基成为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威尔士亲王,与诸多著名女演员传过绯闻,这也证实了在道德混乱的世纪末社会中,女演员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粉丝杂志增进了大众对日益发展的化妆品和电影行业的了解,20 世纪早期见证了这两大行业的齐头并进。

虽然当时很多广告都是以插画形式呈现的,但和之前提及的印刷机一样,摄影技术的发展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随着摄影技术的日益普及,化妆品也开始流行。1857 年,英国摄影师亨利·佩奇·鲁滨逊(Henry Peach Robinson)在利明顿温泉镇(Leamington Spa)创立了一家摄影工作室,通过为大众拍摄照片并出售迅速取得了成功。据称,这位为顾客虚荣心而感到遗憾的摄影师曾说过:“他们把五花八门的脂粉和化妆品都用上了,不把自己的脸和头发抹成哑剧中小丑的可怖翻版,他们就觉得对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