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39章 媒婆上门(1 / 2)

大伙分完银子以后,就分别回去休息了。

清明过后,地里开始上底肥了。

周家人把事先发酵好的肥料拉到了地里,周民安,周民泰,还有周民祥一伙,杨天成,刘庆堂,还有春城一伙,大家兵分两路开始施肥。

周有田跟杨春林则负责赶车运肥料,家里将近50亩地,光是上底肥都得十多日,还好人多,倒也不耽误事。

刘采薇跟康氏这几日就负责喂猪,喂鸡,还有清理猪圈的活。

桂兰负责给干活的人做饭,还有就是帮忙照看着两个孩子,闲暇时,还要洗肉,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杂货。

田氏跟刘喜忙完了家里的事情后,也会过来帮忙,好在大伙都忙得过来。

清明过后,总算可以犁地了,犁完了地,就可以种玉米跟黄豆了,家里的种子不够,周有田跟杨春林便赶着牛车去镇上买回玉米种跟黄豆种子回来。

古代的播种比较稀疏,所以产量也不高,一亩地需要种子是2到3斤左右。

刘采薇把播种的量翻了两倍,每亩地的种子需要播种8到9斤,每株的间距在10到15厘米左右即可,播种前,要把地打湿再播种,这样的话,种子5天左右就可以出芽了。

日子来到谷雨时节,50多亩地终于犁完了,地里也洒好了水,为了提高效率,刘采薇雇了十几位短工帮忙播种,这十几个人都是家里地比较少的农户,干完了家里的活,刚好能做些短工赚钱。

“周大哥,你说采薇把种子种的这么密,这庄稼长出来能好吗,这自古以来都没有把苗距种这么近的。”杨春林有些担忧地说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行不行,但采薇特地交代过要这么种的,我跟她娘也问过她,她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说种的多出的多,”周有田笑了下,“你说说这个孩子,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

“得,不管这葫芦里卖的啥药,咱都得吃不是。”杨春林笑着道。

其实这么种地,刘采薇也不确定能不能高产,她记得爷爷那时候种地就是这样种的,但现在毕竟是在古代,跟她在现代不同,所以只能试试看了。

田氏帮着桂兰做好午饭以后便带着刘喜回家干活了。

康氏跟刘采薇在猪圈里忙活了一上午才忙完,这500头猪仔跟这800多只鸡,真要是伺候起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康氏累的腰酸背痛的,站在猪圈门口捶着腰。

“娘,您赶紧进屋歇一会儿,剩下的我来。”

“娘没事儿,歇一会儿就好了,这腿是好了,这腰又犯病了,看来我真是老了,不中用了。”

“谁说娘不中用了,要不是您帮我,我早就累趴下了。”刘采薇边跟康氏说话,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行了,你也赶紧歇一歇,吃完了饭咱再干不迟,他们再有两日也就种完地了,等天成跟民祥回来,老娘再也不进这猪圈了。”康氏坐在门口的凳子上念叨着。

“周大娘,采薇妹子,有人来了。”

“这谁啊,大晌午的。”听到桂兰的招呼,康氏从凳子上站起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