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古代乘车有什么礼仪(1 / 1)

车、轿等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它们也被附带了尊贵卑贱的标志。什么样的场合该乘坐什么类型的车,用多少马匹拉车,需要几个人抬轿,用什么样的花纹装饰车身轿身……这些问题在古代都有明确的规定,慢慢地这些规定便演变成后来的乘车礼仪。

因为车成为等级制度的一部分,所以历代都对车服品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僭越。如果该乘车的时候而没有乘车也是违背礼制的,要受到相应的惩处。东汉时,巨鹿太守谢夷吾曾乘坐简陋的柴车,只带了两个随从,到所属小县督促春耕。他本意只是想着节省,没想到竟然遭到弹劾并受到降职的处分,原因就是“仪序失中,有损国令”。

古人乘车尚左。一般一车三人,御者居中,骖乘在右,尊者在左。如果车中尊者是国君或主帅,则居于当中,御者在左。车后通常是勇武有力的人,他的任务是执戈御敌,或者在车遇到危险时下车排除障碍、推车。

《礼记·曲礼上》中规定君子乘车,如果经过卿的屋舍就要下车,这是一种礼仪。唐宋以后,轿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于是乘轿礼仪也随之出现,其礼仪和乘车礼仪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