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孝敬父母,尽一份晚辈的责任(1 / 1)

父母呕心沥血无微不至地照顾了我们二十多年,在我们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之后,他们却已渐渐地老去。此时的父母,已经不再是我们撒娇的对象了,也没有能力更没有理由为了我们而操心,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幸福的晚年。那么,身为人子的我们,就应该负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对父母尽一份孝心,多一份关怀,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过,很多人虽然有孝顺之心,但是在方法上却出现了偏差,从而不仅给老人带来不愉快,也造成了两代人的心理隔阂。孝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很多年轻人想当然地认为孝敬老人就是单纯的“养”,因此,他们除了为父母提供足够的生活费之外,对老人的其他需求就再也没有关心过。这样的做法,根本就称不上孝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这种方式提出了批评:“今之为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的所谓孝,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可是,犬和马也都被(我们)养着,如果对父母不尊敬,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怎么区别开来呢?孔子说的这句话尽管十分辛辣直白,但是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孝敬父母,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提供上,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那么,我们怎么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孝敬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下:

1.常回家看看。绝大部分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成家之后都选择了从父母的家里搬出去住。当我们离开父母之后,老人就会觉得孤独和寂寞。为了避免让父母产生晚年孤独的感觉,我们就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去看望他们。回到父母的家里,并不是说一定要送给他们多么贵重的礼物,其实只要是能够出现在他们面前就足够了。来到父母家里,帮母亲一块做家务,和父亲一块聊聊工作上的事情,这样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2.主动和父母进行交流。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父母和我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总会出现一些相左的地方。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多和父母沟通,谈一些社会新闻或者是工作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实现两代人的情感交流。这样就能够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也能让父母感觉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3.多向父母请教。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尽管父母和我们在思想观念、处世方式上有所差异,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更加理智的思考。多倾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对自己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向父母请教的时候,我们应该,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正确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当然,父母的观点也有不对的地方,当他们的意见出现明显错误的时候,我们却不能表现出否定的表情,不妨用些“违心”的表情和语言来对待,这样的话,父母就会因为感觉到自己还能发挥余热而兴奋不已,我们也会因为老人的高兴而开心。

4.不能在父母面前发脾气。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任性的过程,在成长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稍有不满就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来。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你成家立业之后依然对父母采取这种态度的话就不对了。毕竟,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在依靠和被依靠的关系上发生了转变。在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和父母在言语上产生冲撞,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脾气,避免给老人的心灵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抽时间陪父母散心。人一旦上了年纪,感情上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敏感,他们害怕孤独,喜欢唠叨。作为晚辈,我们就应该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安慰一下他们那孤独的心灵。除了物质上的孝敬之外,还要注意抽出时间来陪父母去公园散步或者去外地旅游,尽可能地把老人从孤独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给他们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每一对父母都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心血,等到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忙着伺候妻儿而冷落了老人。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趁着父母还在,我们就应该用实际行动,以拳拳之心去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以免给将来留下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