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大胆表现,争取自己的机会(1 / 1)

古语说:“美玉藏于深山,人不知其美,黄金埋于地下,人不知其贵。”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表现自己的话,即使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能恐怕也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他的价值也将无法得到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将会渐渐地被埋没。

有不少年轻人觉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认为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自己的壮丽诗篇。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机会是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用守株待兔的方式被动地等待机会的降临,恐怕就要落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凄惨下场了。

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就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将个人的才能展示出来,为自己制造一个机会。

唐高宗上元二年,19岁的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的时候,正赶上阎都督在重新修建的滕王阁里大宴宾客,于是他便参加了这次宴会。阎都督这次宴请宾客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事先让女婿准备好一篇序文,准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书写给众人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客气地请在座的文学泰斗们为此次的宴会写一个序。在座的人都知道他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于是就纷纷退让,说了些“才疏学浅,实在无能为力,阎公还是不要强人所难了吧”之类的话。而年轻的王勃觉得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能把这篇序言写好的话,一定能在江南的文学圈中为自己树立一个口碑。于是,当仆人把纸笔端来的时候,他就毫不谦让地接了过来,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袖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假如王勃在宴会上也和别人一样推辞谦让的话,那么后世或许将永远没有机会读到这篇文采飞扬的《滕王阁序》了。当然,王勃的名字更不可能出现在唐朝的文化史上,他的一生或许就要在默默无闻之中度过了。

莎士比亚曾说:“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会,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创造新机会。”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也曾经这样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东西。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但善于把握机会,更懂得大胆及时的表现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陈子昂生活在唐朝初年。他年少聪颖,读书过目不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陈子昂觉得可以用生平所学的东西去博取功名了,于是,他就离开家,来到了京城长安。但是,到了长安之后,陈子昂却发现因为自己人生地不熟,没有机会去结交那些权贵和大人物,自己的才能很难得到发挥,于是就郁郁寡欢,心情低落。

有一天,陈子昂来到了大街上。看见一位卖胡琴的人索价百万,很多豪门子弟、文人学生都在议论古琴价值,但是没有一个人肯花重金去买。这时候陈子昂走了过来,十分爽快地买下了那把胡琴。围观的人看了之后,都感到非常吃惊,纷纷问他为什么要买下来这把琴。陈子昂高声回答说:“此琴名贵,我又善操此琴,所以就下狠心花高价把他给买下来了。”有人间:“你愿意弹奏一下这把琴,让大家都欣赏一下吗?”陈子昂回答说:“当然可以,各位若有兴趣,明天中午请到宜阳里来,到时候我一定会为诸位献上一曲的。”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很多豪门子弟和文人学土都齐聚宜阳,只见欢宴嘉宾的酒席已经摆好。陈子昂向那些豪门子弟、文入学士敬了一杯酒,又环视四周,高声说道:“在下陈子昂,乃蜀中文士,写了不少诗文,自信皆为呕心沥血之作,只因初到贵境,不为人知。现于操琴之前,特为各位朋友朗诵拙作一篇。”

陈子昂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在朗诵上也毫不含糊,等他读完自己写的东西之后,全场发出了阵阵的叫好声。这时候,陈子昂却变得沉默了,等别人都安静下来之后,他长叹一声说道:“唉,弹琴只不过是一种娱乐的消遣,并非我们文士心之所系。这琴虽名贵,对我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说完当场将琴摔碎,随后将自己印好的诗文遍赠宾客。一时间,陈子昂的豪举和他的文名传遍京城长安,他的诗文亦为世所重。

陈子昂虽然把价值连城的胡琴摔得粉碎,但是却用这种方式宣传了自己,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后生变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才子。同时,也获得了那些达官文人的重视,为他以后的成功开辟了道路。

面对同样的机会,那些积极主动的人往往会赢得更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就应该多动一下脑筋,创造机会。表现自己,让别人了解到你自己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