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低调是一种做人的艺术(1 / 1)

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刚刚步入社会,难免拥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胸怀远大抱负,激情迸发,满腔热血,立志要做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但是现实世界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了坎坷和荆棘,如果不懂得收敛锋芒,依然高调地昂起那颗头颅,结果往往会被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

西汉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杨恽。为人十分耿直,做官的时候廉洁奉公,爱民如子,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得到皇帝的重用才对。但是朝廷有一些用心险恶的小人十分嫉妒他的声望,就在皇帝的面前说他的坏话。他们说:“杨恽做官清廉并不是为了朝廷,也不是沽名钓誉,而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将来图谋不轨。”皇帝对这些话深信不疑,于是就下诏将杨恽贬为庶人。杨恽本来就是闲云野鹤之人,闲散惯了,当诏书下达的时候也就没有表现出多少的不满来,反而觉得一阵轻松,就欢快地回到了家里。

杨恽回到家里之后,就没有了顾忌。以前做官的时候不方便添置家产,现在无官一身轻,求田问舍就和廉政没有关系了,于是他就把终身的积蓄用在了建房置地上。每天在自己的庄园里忙忙碌碌,享受平凡人的生活。一位朋友对他的做法感到十分忧虑,认为他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于是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劝慰道:“大臣被免去官职之后就应该关起门来,诚惶诚恐地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免别人的栽赃陷害。而像你这样大肆张扬置办家产,广泛交友,就会让人觉得你对皇帝的命令心存不满。如果让小人抓住了把柄,就又要给你添加罪名了。”

杨恽看到之后大不以为然,他给朋友回信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官职了,成了一个地道的田舍翁。一个乡下泥腿子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是在过年的时候吃吃肉、喝喝酒、唱唱歌,总不算什么错吧?”

朝中有人看到杨恽依然过着十分快乐的生活,心理就十分不舒服,欲除之而后快,他们就又在皇帝面前摇唇鼓舌,搬弄是非,说:“杨恽被罢官后不仅不知道悔改,却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这不是和陛下唱对台戏么?前些日子,京城出现了日食,据太史令说,那是因为杨恽引起的。”皇帝听了之后,不问青红皂白,就下令将杨恽抓了起来,处以腰斩的酷刑,又把他的家人们流放到酒泉。

杨恽被罢官之后应该听从朋友的劝告,夹起尾巴做人,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这样他的敌人就会觉得他再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从而忽视了他的存在。但是杨恽却不懂得收敛,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仅置家产还频繁地搞活动,让政敌们看到之后觉得他是在为复出作准备,于是就先下手为强,把他给害死了。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的话,那么等待他的绝对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别人的敌视和刁难,弄不好,还会有生命之忧。

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华雄、颜良、文丑等有名的战将都成为了他的刀下之鬼。在曹营中,为了前往刘备的驻地,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使人闻风丧胆。别人形容他说:“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故而,他也就有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毛病,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后来刘备成为汉中王,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上将”,关羽居首。但是他听说黄忠竟然也在五虎上将之列,就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气冲冲地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好在,黄忠性格温厚,没有和他一般见识。

后来,关羽负责驻守荆州,与孙权成为邻居。孙权为了改善双方的关系,就派诸葛瑾前去提亲,想让孙权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成为夫妻。这样就可以“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巩固吴蜀的政治联盟。谁知道关羽素来瞧不起孙权,听到诸葛瑾的话,竟然大怒,骂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下倒好,本来可以亲上加亲的事,现在成了反目成仇。孙权听说之后,气得牙根痒痒,决定除掉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没多久,就派吕蒙攻下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身首异处。这一切的恶果都是他自高自大的毛病造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不懂得低调处世的道理。他们的骨子里就对低调处世有些看不起。他们固执地认为低调是自取其辱、降低尊严、放弃生活原则的事情。这种幼稚的想法只能让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败得更惨。如果不懂得改变,那么就会为自己酿下苦果,后悔莫及。为了在生活中少吃一些苦头,少受到一些非难,年轻的朋友们应该学会低调处世的方式。低调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智者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