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相信专注的力量,不节外生枝(1 / 1)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事情却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却忽视了这个最基本的认识,总是幻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以至于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在其他的事情上分心太多,最终因为自己的不专心,而导致非但问题不能解决,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争分夺秒、分秒必争,用有限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所在,但是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最终只能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有进取心,都想多做一些事,但这并不代表着在做事情的时候三心二意、用心不专。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完手中的事再去完成下一个任务才是提高办事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有一种专注的精神。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才能有所收获,突破人生的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一下子想着太多的事而慌手慌脚、没有头绪,最终导致一件事情也处理不好,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自古以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着一种专注的精神。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鹜,最终取得成功。在人类历史上,有不少的人才被埋没掉,其中有社会原因,更多的还是由个人原因所决定。这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做起事情来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最终导致一无是处、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一个小男孩喜欢和爸爸比赛跑,结果每次都是自己输掉。大雪过后的一个晴天,父子俩来到野外,孩子又向父亲提出想要比试。爸爸提出建议,说这次我们不跑了,我们比谁走得直。就走到前面的那棵树,谁走得直谁就赢。孩子很高兴地答应了,心想,比快我赢不了你,可是要比走得直,我一定能赢你。爸爸很快就走到树下,孩子则是很用心地走,当他终于走到树前时,他很兴奋,心想我终于赢了。可是当他转过身的时候。看见爸爸的脚印是一条直线,而自己的脚印却歪歪斜斜。孩子很不解。爸爸告诉他说,孩子,在走路的时候你不能一直想着怎么样才能超过爸爸,那样的话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只有看着那棵树,专心致志地向它走去才能走得更直。

小男孩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飞快地跑回原处,按照父亲的说法重新走了一遍,等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他的脚印也成了一条笔直的线。

其实人生的道路和故事中的小男孩走路属于同样一个道理。如果向走一条通向成功的直线,就不要去考虑别人的脚步、担心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把精力投入到眼前的事务中去,解决好眼下的问题,从而给自己解决下一件事情带来信心和勇气,只有如此,才能让生活之中成功的数量多一些。

当我们去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就不要去想着其他不相干的东西。如果在工作中过于分心,就会浪费掉一个人的效率、健康和快乐。因此,当我们着手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就要把其他的事情放一放,这样就会让自己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

有个人在客厅里面挂了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两个人摆正了那幅画的位置之后就准备砸钉子,这时候他说:“先等一下,这个木块有点大,最好还是锯掉一点。”说完之后就四处寻找锯子。刚锯两下,这个人觉得锯子太钝,需要磨一下。

他翻箱倒柜找来了锉刀之后又发现锉刀没有刀柄。为了给这把锉刀安上一个柄,他就去了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林里寻找小树。当他准备砍树的时候却发现那把生满老绣的斧头又不能用。她又找来了一个磨刀石,但是要想固定住磨刀石还需要只做几根木条。他就去找了一位木匠,因为木匠家里一定有现成的。谁知道,他这一走,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回来,邻居等得不耐烦了,就去找他,走到大街上却发现他正在帮木匠从商店里往外搬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当不得真。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和他一样,一去就回不来。他们总是在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上忙前忙后四处奔波,却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问他忙什么的时候,恐怕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俗语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做事需要专注的精神。好比一个人手里提着一桶水去浇树,他就要先从一棵树开始。如果他想提高一下所谓的“效率”,非要用一桶水去浇十棵树的话,恐怕每一棵树都无法避免渴死的悲剧。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如果对别的事分心太多就会出现一事无成的悲剧。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专心致志的精神才能为一个人提供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