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珍惜青春,学会管理时间(1 / 1)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处在生命中最美好的时间阶段,有着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但是有很多的人却抱着及时行乐的态度来虐待自己的青春,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吃喝玩乐当中,丝毫意识不到正在悄然流逝的时间,从而让自己的人生也定格在碌碌无为之中。

唐朝诗人杜秋娘在《金缕衣》一诗中说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人的一生当中,时间是最公平也是最无情的,每个人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眼下的青春,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以免“老大徒伤悲”。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当中创作了几百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一天的普通生活吧:

午夜12点的时候,巴尔扎克就准时从梦中醒来。他点上蜡烛,匆匆洗完脸,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坐在写字台前,把笔、纸和墨水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样就避免了在写作的时候会被打断思路。之后,他又把一个写着章节提纲的笔记本放在写字台的左上角,同时又把那些为数不多的几本书整理一下,放在书架上。

巴尔扎克开始了他的写作。寂静的深夜,整个房间里只有他奋笔疾书时发出的“沙沙”声。精神高度集中的巴尔扎克很少停顿,有时候手指累得发麻,太阳穴激动地跳动,他也不舍得休息一下。实在熬不住了,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来提神,之后又继续写下去。

到了早晨8点,巴尔扎克草草吃完简单的早餐,洗完一个澡后,就忙着去处理日常事务。印刷所派人来取他刚写完的稿子,同时又把前几天的稿样送来,巴尔扎克接过来之后就赶紧对稿样进行修改。他在稿样的空白之处填满了密密的字迹,又在稿子的反面继续写,等到反面也写完了就再加上一张白纸,一直修改到他满意为止。

巴尔扎克修改稿样的工作一直进行到中午12点。到了下午,他就把时间用来摘记备忘录和写信,通过书信的形式和朋友们探讨文学和艺术上的问题。

吃罢晚饭,他开始了对一天的工作做出总结。作完总结之后,又开始了对第二天所写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推敲和安排。等忙完这些工作之后,已是晚上八点了,他才放下手中的工作,按时睡下了。

对于巴尔扎克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天,也是他挤时间写作生活的一个缩影。

巴尔扎克被称为欧洲文坛巨匠,是和他十分珍惜生前的每一分钟是分不开的,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也是他合理利用时间的结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就可去挥霍和浪费生命。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懂得珍惜时间的人。

经常听到有些人在说:“噢,还有几分钟就就要吃饭了,什么事也干不了”。然而,那些伟人却能合理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从而为让自己取得了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我们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的话,那么成为杰出的人物也就指日可待了。

朗费罗对巨著《地狱》的翻译是在每天等咖啡煮熟的10分钟里完成的,他对历史学巨著《英国史》的阅读也是在每天等待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进行的。

德·格里斯夫人是法兰西王后的亲密朋友,也是法国公主的家庭教师。她充分利用给公主上课之前的那一段时间,用到文学创作上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她竟然写出了多部充满吸引力的文学作品。

休·密勒只是一个石匠,这种工作按理说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是他却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阅读科学书籍,最后,他根据自己和石头打交道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本充满哲理和智慧的大部头著作。

伽利略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之余,挤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受到后世人的敬仰。

这些事例都在表明:只要是你能够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时间,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20几岁的年轻人如果对人生有着一个大的追求,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学会珍惜青春,合理地管理当下的时间。争取让每一分钟的时间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让每一天的时间都不被无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