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让制度更加人性化(1 / 1)

古时候,有个猎人养了好几条猎狗,为了每次打猎后的分配公平,猎人开始实施以兔子的数量为标准对猎狗进行考核评估,并以此作为它们分到食物多寡的标准。起初,这种做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出现了。因为猎狗们发现,大兔子往往比小兔子更难捕捉,而无论抓到大兔子还是小兔子,所得到的奖赏都是一样的。当它们发现了这个窍门后,便专门去抓小兔子。慢慢地,所有的猎狗都发现了这个窍门,它们所抓的兔子也就越来越小了。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要求管理者制度执行上要讲究公正性与严格性。但是,如果制度本身制定得过于严格、苛刻,不近人情,在执行中往往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在上面的这个事例中,这个猎人为他的猎狗们所制定的制度明显是一个不公平的制度,不公平的制度是不合理的,所以他的管理出现了问题,猎狗们的工作积极性消减,捉到的兔子自然就会越来越小了。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合情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做到心服,才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那么,怎样算是合情合理呢?

1.制定“适度”的标准

因为规章制度是为解决问题而设,所以检验它的标准就只能是有效性,这就要求制定“适度”的标准。所谓“适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力,制定的标准既不能太松,又不能太严,使制度本身保持适度的弹性。标准制定得过松,达不到管理效果;标准制定得过严,超出了员工的能力范围,员工怎么做也达不到要求,干脆不干了,这样还不如不制定标准。

看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

小明有一回数学考了85分,于是父亲对小明说:“如果你能够考到98分,我就带你去香港海洋公园玩。”于是小明就很努力地学习,第二个月小明考了91分;小明接着努力,第三个月考了92分;第四个月,小明努力后仍然只考了91.5分。到了第五个月小明就放弃了,98分对于小明来说太难得到了。

2.根据变化完善标准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标准,也要根据变化完善标准,在制度的执行中仍然需要灵活,因为制度不是死的。当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时,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这才是合理的做法,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亦然。

某电器销售公司给员工规定的考核标准是每月销售100台电视机才能拿到当月的奖金。在春节过后的一个月,由于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不少员工虽然很努力地工作,但是月底时还是没有完成100台的任务指标,可是总经理根本不理会这些,依然扣发了这些员工的奖金。这一下,员工们可就不满意了,“电视销售不动又不是我们的错,本来就是销售淡季嘛……”但是,总经理依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很多员工都辞职去了别处,公司的业务发展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

上述公司的总经理在执行销售标准的过程中,过于死板,没能适应实际情况,结果挫伤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公司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实,如果他灵活一点,在淡季时降低销售标准,规定每月销售60台电视机就可以领取奖金;在旺季时再提高标准,每月销售150台电视机算达到要求,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总之,管理者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出合情合理的制度,这样才能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地管理员工,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地服从企业的制度,服从你的管理,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