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平易近人而非脱略形迹(1 / 1)

小张和公司的王经理是好朋友,两人在一家企业上班,并且是上下级关系。一天晚上,两人下班后,到酒店里喝酒,推杯换盏,两人聊得很是开心,不想第二日,小张上班迟到了,这就让王经理很是为难。公司里谁不知道他们两个是关系很铁的铁哥们儿?不罚吧,难免让其他人不服,认为这是在默许和自己关系好的人可以不顾公司的纪律;罚吧,显得太不近人情,小张心里难保不会想:“哼,昨天还跟我称兄道弟,转眼间就不近人情了。”

经过几番思考,王经理觉得自己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决不能让下属觉得自己处事偏袒,不能因为小张一个人而破坏公司的各种制度和规章,进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最终,王经理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惩罚了小张。公司的员工看到王经理处事如此严厉,都不敢再违反公司的制度了,对王经理打心底里尊敬。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诚然,若即若离的关系,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即不离,亲疏有度。和员工尽量保持一个较“和谐”的关系,做到在工作和私下的关系不冲突、不影响。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下属员工保持适度的距离是有好处的,这样做的话,会让员工觉得平易近人。同时,也能感受到你身上的威严和权威。

谈恋爱时,恋人之间需要保持距离感,如此才能有“距离产生美”的效应。同样,在企业管理的时候,管理者也要同员工保持距离,做到亲疏有度。当然,“亲疏有度”、“若即若离”是需要一个尺度的,倘若管理者令人“望而生畏”、“神圣不可接近”,似乎让员工们很难买账。

那么,什么样的距离才刚刚好呢?所谓距离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距离意识,管理者所做的一切,与群众关系密切也好,打成一片也好,都是为了保障工作有效地运行,同时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维护自己的权威。

第二种,实际接触距离。

这种距离的定位是由远近和频次来决定的。管理者和员工接触得太近或者太频繁,会给工作带来影响,让下属觉得能在领导面前肆无忌惮。

企业管理者可以一直以“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形象出现,也可以允许他们在非正式的场合随意一点儿,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没有上下级的观念,也不能允许下属太过放肆,得让下属清楚,领导永远是领导,无论领导多么平易近人,在工作上是不允许下属故意犯错误的。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又想获得员工的尊敬,就要做到亲疏有度,在和员工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也要让下属觉得你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