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怎样鉴别假材料与假履历?(1 / 1)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有人专门在自己的简历上造假,那么如何识假、打假就成为了公司面试官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了。

据有关专家估计,大约有30%的人会在他们的简历中“注水”。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ADP是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根据该公司在2001年的统计,44%的求职者在他们的简历中撒谎;41%的人在教育背景上撒谎;还有23%的人伪造他们的信用记录和有关文件。故而,招聘人员在简历筛选中应特别注意简历的细节判断。应核查简历描述是否符合逻辑性、工作时间的连贯性(主要查看应聘者总工作时间的长短、跳槽或转岗频率、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长短、工作时间衔接等)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并找出相关问题。

一、应对假材料、假履历最佳的对策

1.职位名称。求职者希望利用应聘单位对自己原来公司组织架构及职位不熟悉的弱势,来改变自己职位的title,以便赢得竞争优势。最常见的做法是“升级”、“专员”升“主管”、“初级”变“高级”、“程序员”变“项目经理”,诸如此类。

对策:不要太看重候选人简历上提供的职位名称,而应该更关注他所提供的工作内容。

尽管工作中的候选人的职位可以拔高,但是工作内容却是很具体实在的。如果工作内容很高,工作内容却很初级,肯定是有问题的。反过来也是如此。同时,如果一个现在是经理职位的人来应聘一个“专员”的职位,除非是你的公司很有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否则可以断定该候选人的职位必定有问题。毕竟在职业生涯发展上,“人往高处走”同样是颠扑不破的职场真理。

2.工作内容。求职者“虚拟化”、“宽带化”工作内容,以提升求职的门槛,获得面试机会。常见的方式一是“无中生有”,把没有做过的编造进来,把别人做过的变成自己做过的;二是“添盐加醋”,把个人的工作成绩放大,把团队的工作变成个人的,甚至把自己从项目成员的工作变成项目经理的工作。

对策:这类造假一般有以下两种判别方法:一是对写在靠后的关键工作职责要密切关注,如果把对其所在职位来讲很重要的工作职责写在很后面,肯定是值得怀疑的。同时如果出现了和他的现职位无关的工作职责,也要先打个问号;二是看简历措辞,如果与上文语言风格有很多明显的的转变,譬如突然出现很多很模糊的泛泛的职责描述,要多加留意。

3.薪资信息。为了获得更高薪酬的工作,很多候选人简历里出现的薪资信息都有不实。据调查,大部分的求职者在简历上薪资会超过其实际薪水的20%甚至更高。

对策:通过综合求职者简历提供的信息以及市场薪酬水平,来进行判断。不管简历提供的信息如何,其实在组织内部,该职位的薪资是有上限的。薪资信息在筛选阶段的作用是剔除薪资期望明显过高的候选人。

4.工作时间跨度。因很多候选人在职位转换期间存在“空档”,为了保持职业生涯的时间上的连贯性,他们延长或者缩短了某段时间从而让简历看上去更平滑和合理。

对策:在面试环节和背景调查环节进行控制。通过查阅工作档案,如社保缴纳情况等等来核实,也可以在调查时和原来公司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