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二、毕业班:我要做好这份工(1 / 3)

二、毕业班:我要做好这份工

黄牌警告

这家高级餐馆管理就是与众不同,我虽然应聘做楼面服务员,这里习惯上称企台,却仍要从最低开始做起。先到传菜部帮忙,再到楼面做见习生,这里又称作Trainee,根据表现再升做服务员。主管则是从一定年资的服务员中提拔,拿月薪,有看牙医报销等不错的公司福利。做个服务员要不要那么苛刻,我在心里嘀咕。我在求职表上不是已经罗列了一大堆我做过的餐馆吗,当中不少也是香港人开的大酒楼。经理不理会我的提醒,将我带入传菜部。

传菜部的头儿阿辉来自广州,他毕业于广州大学,会讲粤语、普通话,但英语不行,无法同客人打交道,他手下几个打杂的传菜员也是从大陆来的。他们很羡慕我可以应聘做企台,在这个餐馆大陆人很难做到企台,更不用说是主管以上的职位了。这些老乡教会了我许多从前不会的工作:折不同形状的餐巾,捉龙虾、蟹,秤石斑鱼、虾等等,我开始明白经理为什么安排我在传菜部帮忙了。

Stephen是我见习生的上司。这家餐馆藏龙卧虎有不少香港人才,Stephen就是其中一个,未移民前他是香港一名小有名气的电影导演。他一帮一带我,让我熟悉这里,很快我过了见习期升为楼面的服务员。

之前我已打听清楚这家餐馆的小费行情。这里小费收入不错,服务员平均一天有六七十元,一个月下来差不多两千元,比一个月的时薪人工还高。不过小费又划分为1份、3/4份、半份、1/4份四个标准,根据资历、表现等由管理层讨论决定。我每天上班开车来回要两个多小时,要付泊车费、汽油费,一天下来数目不少,小费收入对我很有吸引力,我内心盼望早日成为分一份小费的服务员。说到小费,在西方国家,不仅是服务性行业如餐馆从业人员的一种劳动报酬,也是对该服务人员服务水准的评价认可。正因为有了小费,我觉得从事服务性行业更具吸引力,更具挑战性。小费,折射出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和个人素质。加拿大当地风俗是一般人会按消费总额的10%给予小费。平心而论,西人给小费会比中国人大方和爽快些,只要开心,通常会支付超过10%的小费。维多利亚市居民以西人为主,那里民风淳朴,如果我们忙不过来收钱,客人会自动自觉将餐费及小费一并摆在桌面,打个招呼就离开,你完全不用担心客人走单白吃不给钱或不付小费。一起干活的同事教我,为讨西人欢心,在结账时给每位客人送块幸运饼(Fortune cookie)。幸运饼其实是比拇指稍大些的干饼,它硬硬的外壳里面是空心的,但都藏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有一句祝福的英文句子,每个小饼里的祝福都不相同。通常大多数西人非常期待幸运饼,会立即打开大声读出来,互相分享,借助这块幸运饼可以收回15%以上的小费。温哥华的中餐馆食客大都以中国人为主,这些客人中又以香港人为主。在香港,高级食肆通常会加一些服务费,客人无任何选择余地,但到了加拿大并非所有人都入乡随俗。至于国内那年代还未有小费概念,不给小费是正常的事。不少台湾客人是不管什么惯例的,无论消费多少只会给几个一两块钱的硬币。小费多寡同午市晚餐有关,午市饮茶不算什么大餐,点心小炒而已,没有什么服务可提供,唯一的办法是广种薄收,流动快、多翻台,靠量取胜。当然不同档次的餐馆服务不同层次的客人,高级餐馆的小费收入自然是一般餐馆的倍数。据阿辉介绍,这家餐馆的小费收入在温哥华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这里的人员也很少流动。

冲着能够早一天收到更高一档的小费,我憋足劲去上班。我想,我虽在这里资历浅,又不像其他同事都在香港高级餐馆做过,有经验,但我只要肯吃亏,比别人走快一步,将勤补拙,一定会给管理层留下好印象。这里的做法是将餐厅分成不同区域,几个人负责一个区域,小费多少除了靠自己组里的人一齐努力外,也要靠勤翻台、做多另一轮客人来赚取。Stephen叫我负责的东西太简单,客人坐下后我只是问茶、开茶、加水、装饭,一下子就搞掂了。反正自己有空,所以其他组叫帮忙我也不推搪,有时经过其他区域客人叫住我写菜单,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照办,因为我觉得客人最重要,不能推却。很快,Stephen拉我去谈话,说你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却乱插手,你本来只是在自己区域负责问茶水、加添茶水、装饭和收拾桌面等基本工作,但你却满场走,处处帮忙,你以为你是老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懂游戏规则。我觉得很委屈,心里有点不服,我这么忙碌还不是为了餐馆,你不欣赏我的积极反而责备我。但我装出虚心接受的表情。

Stephen安排我帮忙接待旅行团。我们餐馆位于市中心商业区,通常午市像打仗一样紧张忙碌,在写字楼的人潮未杀到前,我们还会做一两轮的旅行团。温哥华是不少日本人打高尔夫球和滑雪的首选之地,餐馆同旅行社挂钩,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好几团的日本旅客光顾。做旅行团时间很重要,特别我们餐馆在闹市中,旅行巴士不能停留太长时间,我们必须快捷而紧凑地服务。但公司却规定在快速之余,服务一点也不能打折,仍要做足分汤或羹,对头盘、甜品等逐一分餐,最后还要派热毛巾等,同做散客的程序一样。一忙碌,Stephen有时顾不上吩咐我做什么事情,我老毛病又犯了,大家都在忙我不可能袖手旁观,又去帮别人忙了。Stephen转过身来不见我,自然不高兴。旅游团一走他叫我快去收拾桌面,12人的大桌子,我用他教我的方法去收拾,速度太慢。他催促我,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用托盘了,从厨房洗碗部拿了个大盘出来,一下子将全桌东西搬走。Stephen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中午休息时他板着脸对我说,你今天又犯规了,我们是高级餐馆不是大排档,从来无人像你这样粗鲁大声收拾桌面,要是让老板看见马上炒你鱿鱼。我低下头不做声,心想我还不是想快点搞干净桌面,让咨客安排新客人进来,让我们组多些收入。

第二天又是忙碌午市,我负责照看旅行团,但我却顾此失彼十分混乱,按工作程序应该先出餐再照顾有些客人的特别要求,例如加冰水、买啤酒等。我见头盘还未有影子就跑去吧台拿冰水啤酒,转身汤、头盘已上来等我去分,我分身无术,手忙脚乱,心太急一不留神,分少了一份汤,只好重新从其他碗里匀一些出来凑够半碗。整台客人看着我,Stephen放下手中的活从旁边桌走过来,他帮我将已经端在一边等上桌的菜分了,然后再去招呼其他客人,我只能在一旁瞎忙。

当天,他找我谈话。他说,我知道你以前做过餐厅,但每家都有自己的做法,正如玩打扑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你应该去适应这里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适应你,你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做工有做工的游戏规则,我却似懂非懂,连Stephen也不明白为什么带我那么困难,讲了又不遵守常常犯规,他受不了。在管理层开会时他提出无法再带我,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带我干活,我像匹野马,太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同我沟通有问题。

这就意味着,我面临被辞退的可能。

打工宝典十三:

打工有各自的游戏规则,我要绝对服从。

有些企业不愿用新人,喜欢用能立即作战的熟手。在饮食行业尤其如此,熟手更受欢迎。相对于要求不高的餐馆我可以算是熟手,但到了这家星级餐馆,按其标准我只能算新手,因为许多做服务员的基本功夫我都不会,连最基本的团队分工合作精神我都不懂,引起矛盾冲突,我被罚黄牌是很正常的。

回顾我小时候跟不同的小朋友玩都知道要遵守游戏规则,反而在打这份高级餐厅工时我却不懂这一点,处处犯规。什么原因呢?自大,心急焦虑,欲速不达。当你自以为熟手而别人指出你不过新丁,内心一定会反抗、抵触,我行我素。

这也让我想起一件事,若干年后我公司请了一个大学生,他一来就对公司提出很多批评,其中一点,他认为公司要求员工定期整理台面是不必要的。员工台面太干净整齐证明他无活干,把时间花在收拾台面上,而台面乱证明他很多活干忙不过来,所以他不理会这个要求。经理很直接地对他说,我们这里就是这样规定的,要不你服从,要不你做老板制定新规定我们服从你。

年青的知识分子到了新单位,容易对别人的管理、运作有看法,会认为自己技高一筹。这种想法并不奇怪,有时旁观者清,但在你发表评论、提出建议之前,千万要清楚为什么他们在你来之前一直可以运作,你对公司的整体运作清楚吗?不清楚就不要自以为是擅自去修改规则。尤其切记不少企业的规则是做给新人看的,当你同大家混熟了,成为团队认可的一分子时,你就知道怎样玩这个游戏了。

Angel上司

新上司Angel接手带我。

Angel在中间休息时叫我到旁边的麦当劳谈话。他罗列我许多不当,最重要的是我不听从主管,一上班如同红了眼的西班牙斗牛一样横冲直撞,谁也拉不住,不但自己瞎忙白忙,还搞乱全组阵脚。他说老板想再给你一次机会。又说,可能你以前在大学习惯了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无须同人合作,还可能看不起别人,但老板表扬你在传菜部时肯吃苦肯吃亏,去到楼面也不那么计较,乐于帮助其他组的人,也很勤力,所以他叫我再带你一个月。但我有一个条件,你要答应百分百服从我,我才接手。我好似个犯错的学生,在老师面前连声点头答应。这份工总算保住了。

但一开始他并没有带我,每天只是叫我机械地开茶、收拾桌子,没活干就找他,他安排我到布草房折餐巾干杂务。一连好几天,即使他忙得不得了也不让我插手,我仍然来回做些简单的事。这次我也真的能沉住气,不乱跑。我知道他曾经是香港五星级酒店的经理,一定有一套方法调教我这个另类的手下。

过了一段日子,他看我顺服了,开始主动带我。每天一上班,他先跟我讲今天大概有什么注意事项,然后他分配我一件工作,要我完成后向他报告,他再吩咐我做第二件工作。一连半个月,天天如此,我贴在他身边,做好了一件工作才领取新任务。每天他总会利用空闲时间到麦当劳饮咖啡,顺便同我一齐探讨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时我想不出来他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又过了几周,他加码了,按次序交给我几样工作,然后由我完成,下班时再回顾检讨,他给我的自由也逐渐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