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五章 绝域盛景(1 / 3)

在北纬30毅附近,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如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除此以外,在这一纬度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比如风景天下奇绝的安徽黄山。

· 觇标消失之谜 ·

珠穆朗玛峰的藏语意为“大地之母”,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珠峰峰顶终年积雪,远望冰川悬垂,银峰高耸,一派圣洁的景象。珠峰脚下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貌现象广泛分布,雪线以下冰塔林立,相对高度可达40~50米,其间夹杂着幽深的冰洞、曲折的冰面溪流,景色无比奇特、壮观。

世界第一高峰当然也是世界登山运动瞩目和向往的去处,但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环境异常复杂。在海拔5000米以上,坚冰和积雪终年不化,有数不清的冰雪陡坡和岩石壁,经常发生冰崩、雪崩和滚石现象。这里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即便是在良好的登山季节,也几乎天天刮着七八级的高空风,顶峰的风力常达10级以上。珠穆朗玛峰山区是地球上氧气最为稀薄的地带,峰顶上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1/3到1/4。山上经常下雪,气温很低,一般在零下30益~零下40益。这些原因造成珠穆朗玛峰极难攀登。长期以来,人们把它与地球上的南北两极相提并论,称之为“第三极”。又因为它十分高大,称之为“飞鸟也不能越过的山峰”。

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山,主要有东山脊、北壁和西山脊3条路线。沿东北山脊攀登顶峰,必须经过“北坳”和“第二台阶”两处最艰难的地区。1960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就是沿东山山脊路线登上顶峰的。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再次向珠峰峰顶攀登。

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单身一人登上珠峰。他在日记中写道:“走着,走着,我抬头一看,突然金属三角架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惊喜若狂,这是世界最高峰的标志,是1975年中国人进行测量时设在这里的标记,是各国登山家们登上地球之巅的见证人。它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据报道,1982年秋天登上峰顶的登山家们看到觇标依然兀立,但只有70多厘米高了,与原来刚竖起时的高度相差230厘米。1988年,中、日、尼三国从珠峰南北坡双跨攀登珠峰时,觇标已不见了。

觇标到哪里去了?被大风吹走了?被人为去掉,还是被峰顶冰雪埋掉了?

觇标不可能被大风吹走。因为从1975年至1982年,前后在峰顶竖立了7年的觇标,早已饱经峰顶大风的考验。据观测,珠峰峰顶的风速在冬季常常高达40米/秒以上,已经受住7个隆冬大风考验的觇标,不可能被大风把露在冰雪外的部分折断吹走,更不可能被大风连根拔掉。

被人为去掉的可能性也不大。1975年以后登上珠峰峰顶的登山家们都把我国的觇标视为最忠实的朋友,是他们登上峰顶的见证人,所以喜爱它的心情占据主要地位,应该不会突起坏心拔掉它。再说在如此高的海拔地区,登山家们经过极度的疲劳征程才到达顶点,早已耗尽体力,即使有此心也无此力量了。

最大的可能性是埋在峰顶的冰雪中了,从1975年5月至1982年秋天,觇标已被埋入峰顶冰雪中200多厘米,这已是事实。那么,是珠峰峰顶冰雪堆积增加而埋没觇标,还是峰顶冰雪融化而使三角架下沉插入雪中?

据观测推知,珠峰峰顶高度附近的太阳直接辐射可达1.80卡/平方厘米·分,它被铝合金三角架吸收后,完全可以使三角架的温度达到零摄氏度以上,从而融化三角架四周的雪,使之缓缓插入雪中。

1988年3月,中、日、尼三国组成的联合登山队,兵分两路分别在珠峰南、北侧安营扎寨,大本营还建立了世界上最高的卫星地面站,经过长期的准备,可搬运氧气瓶、煤气罐、食品和登山器械等。到5月1日,南北侧双方第一突击队开始向高山营地挺进。当天,北侧队员到达海拔7190米的五号营地,南侧队员到达海拔6700米的二号营地。至5月4日下午,两侧突击队员均登上海拔8500米以上的突击营地。

5月5日中午12时42分,北侧队员成功攀上顶峰,当时山上的风力达到了8级,气温零下30益。为了争取与南侧队员会师,他们几人耐心等待,可90分钟过去了,南侧队员依旧未登上来,他们不能再等了,便开始实施伟大的跨越———从南侧下山。下午15时53分,南侧队员终于登顶,此时北侧最后一批队员正向顶峰进发。16时05分,南北侧队员终于会师,双方热烈拥抱。

17时整,从南侧上来的3名队员开始向北侧跨越,最终实现了人类从南北两方双跨珠穆朗玛峰的伟大梦想,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大跨越。

· 珠峰成因之谜 ·

北纬30毅上并不是最初就拥有世界最高峰的,那么是什么魔力使珠峰在此成为世界之巅的呢?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岸边长着茂密的森林,一些动物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从海里来了一条长着5个头的毒龙,毒龙将整个森林占为己有,森林里的动物们忽然间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个个都处于绝望之中。这时,5个仙女从天而降,她们施展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动物们感激不尽,哀求5个仙女留下来为众生谋利,她们欣然同意,只听她们向大海大喝一声,大海便不见了。于是,东边成了茂密的森林,西边成了万顷良田,南边成了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成了无边无际的牧场,5个仙女则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5个主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最高峰是名叫珠穆朗桑玛的三姐,因而这座山峰就叫“珠穆朗玛峰”,意为“第三女神”,当地人也叫它“神女峰”。

地质学家的研究证明,大约在20亿年以前,珠穆朗玛山区以至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一带是一片汪洋。珠穆朗玛峰是在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地壳运动中升起来的。不过,它的南面与北面长期仍在海水以下,直到第三纪末期,它才逐渐脱离海洋的范围。珠穆朗玛峰从那时起就如青春期的少女,个子一直在长,且变得越来越高挑,从第四纪冰期以来已经上升了约1400米。如今,它已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珠峰被抬升是板块挤压造成的。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像个排球,表层是由一些板块合并而成的。这些板块就像浮在海面的冰山,在熔融的地幔岩浆上漂浮运动。地球表层主要有6个基本板块。六大板块中,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青藏高原则属于亚欧板块,两大板块相邻的地带便是地壳运动激烈地带。由于印度洋板块包含了印度洋海底,而海底是扩张的,它推动大陆漂移,所以印度半岛便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隆起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海底不断扩张,所以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增高,逐渐成了地球之巅、高峰林立之地。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还有不同的说法。

1950年,瑞士地质学家海根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庞大的结晶岩石主脉不断升高,是由于印度板块的不断挤压,迫使此核心区的岩石向上升。

还有的地质学家认为,结晶岩石山峰惊人上升,是地球不停走向“地壳均衡”的反应:如果地壳某处下降,另一处就会上升。

究竟哪种说法更合理,至今仍处于学术上的研讨、争论之中。

· 珠峰的恩惠 ·

珠峰气候恶劣,可你是否想过,珠峰上巨大的冰川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当你在冰塔林中为千姿百态的冰幻世界所陶醉时,可曾想到过“第三女神”对人类的恩惠,可曾了解到一这座座冰塔和一条条冰川正是“第三女神”给予人类的恩赐?

据冰川水文学家测量,珠峰南北坡共有冰川600余条,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冰储量约达1500亿立方米,淡水储量近1400亿立方米。绒布河年流量达到1.54亿立方米,其中冰川径流占67豫左右,是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

珠穆朗玛峰不仅塑造了奇幻的冰雪世界,而且为人类造就了宝贵的固体水库———冰川,从而调节着绒布河水的流量,灌溉着成千上万亩的土地,供养着河流流域的人类和生物。当珠峰地区于处于春季降水期时,海拔5000米以上为低温降雪,瑞雪堆积在高海拔山谷中,逐渐靠重力挤压成冰;而在海拔5000米以下有时则为降雨,直接注入绒布河床中向北流去。当春夏高温干旱,农田和牧场急需用水时,冰川上的冰雪在高温下融化成水,涓涓流入绒布河,给农牧业送来了“及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