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节 战争流亡时期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探索(1 / 3)

一《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民主社会主义者宣言》

战争流亡时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上痛苦地反思、总结的,阶段,也是党内思想进一步分化的时期。大战以来的种种事变,在反抗法西斯斗争中血的经验教训,在集中营,在流亡中所经受的痛苦磨难迫使社会民主党人深刻反省。在同苏联红军、共产党人接触过程中,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开始向左转。在西方自由世界长期旅居的另一部分人,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下则逐渐向右转。二次大战后风靡西欧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在这个时期孕育出若干基本理论观点。这是一个错综复杂、色彩斑斓的图景。这对于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分化和发展,无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第一线的社会民主党反抗小组不顾流亡执委会的禁令积极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交换情报,缔结协议,共同行动。他们与共产党人一起并肩战斗,反抗法西斯的残暴迫害。很多社会民主党人被关入法西斯集中营惨遭杀害,但是更多的社会民主党人由此而觉悟,同共产党人一起在集中营内以统一行动的方式同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修改了自己的观点,得出必须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阵线的结论。战争结束前一个月,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出现的一份宣言,集中代表了左翼社会民主党人的这种情绪。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是希特勒法西斯囚禁各国反法西斯战士的大型集中营。据统计,自1937年7月16日至1945年4月10日,有238,980人曾在这里关押,其中56,545人被杀害。

1943年夏季,被囚禁的各国政治犯秘密建立了国际集中营委员会。委员会中有来自各国的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以及无党派人士。他们是:瓦·巴特尔(领导人)、恩·布塞(德国)、多·西乌福里(意大利)、亨·格利纳尔(比利时)、扬·哈肯(荷兰)、奥·霍恩(奥地利)、埃·赫泽尔(捷克斯洛伐克)、克·英奈曼(捷克斯洛伐克)、扬·伊楚多列楚克(波兰)、尼。克容格(苏联)、哈·库恩(德国)、弗·曼埃斯(法国)、阿·诺伊曼(捷克斯洛伐克)、马·保尔(法国)、古·舒斯特尔(奥地利)、尼·西马科夫(苏联)、伊·斯米尔诺夫(苏联)和鲁·祖佩克(南斯拉夫)。在这个国际性的战斗团体中,850名犯人组成178个秘密小组,接受军事训练,积极进行各种起义的准备工作,搞到91件卡宾枪等武器。1945年4月,战争结束前夜,希特勒法西斯强令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撤退。28,285名犯人被赶上死亡的转移途裎。国际集中营委员会领导的抵抗组织采取拖延策略,阻止了集中营的全部转移。21,000多名犯人得以幸存下来。

4月11日,犯人发动了起义。按照计划,武装起来的犯人驱逐了党卫军看守人员,抓了很多俘虏。国际集中营委员会接管了集中营的领导。4月13日美国军队解放了这个集中营。政治犯们公布了《布痕瓦尔德宣言》(全称为《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民主社会主义者宣言》)。宣言的作者是卡尔·考茨基的儿子本·考茨基以及伯麦斯特、布利尔、施林、塔贝等人。文件自称是在德国、奥地利各地区的民主社会主义代表以及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内的法国、比利时、荷兰、捷克、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宣言。

宣言描绘了对未来德国政治制度的设想,强调必须毫不迟疑地消灭一切法西斯统治工具。建立“新型民主”。这种“新型民主”不依赖于空洞的徒具形式的议会制,而要使广大城乡群众能够有机会参与政治和管理。

宣言提出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反法西斯人民委员会。委员会首先要召开全德代表大会,由代表大会任命政府,选举人民代议机构。宣言强调管理机关应当是简朴、节省的,用人民的公仆代替特权官吏。

在社会方面,宣言提出立即恢复八小时工作日和集体协议制度。独立于国家的工会应着手建立和巩固工人、职员和公务员的自主管理,以便使他们对“整个社会化的进程”发生影响。宣言指出,“在经济方面,只能按社会主义原则重建德国”。

布痕瓦尔德宣言表示了对苏联的友好态度。其中强调:“德国的对外政策应当在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密切协调中实现”。文件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同一切社会主义领导国家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可以通过组织欧洲集合体在大陆上建立秩序,保障幸福和安宁。

文件特别注意到精神复兴问题。指出它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新的教育和培养制度。

从以上观点出发,文件号召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的统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团结只能在原则基础上,需要辩论自由和保证执行所通过决议的纪律。文件提出立足于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政党和工会要尽快地建立起负责召开下一届代表大会的组织委员会,代表大会的目标是通过统一的党的章程和行动纲领,选举新的党的机关。宣言在要求“必须完成世界无产阶级统一”的时候,提出要建立“包括所有社会主义政党”在内的国际政治和工会组织。

在宣言的结尾,号召德国一切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自由的、热爱和平的社会主义德国”,实现革命的民主社会主义,成立全世界社会党人国际。布痕瓦尔德宣言反映了社会民主党左派的思想和愿望。他们在法西斯集中营的严酷环境中,提出了工人阶级统一行动的主张和战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重建德国的愿望。

二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雏型

如果说,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第二线的社会民主党人比较容易左倾化,那么,那些生活在西方自由世界的社会民主党流亡者则更多地受到典型资本主义政治空气的熏陶,思想大多向右转。

在战争和流亡期间,库尔特·盖尔、埃利希·奥伦豪埃尔、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的右翼理论家。

盖尔在流亡期间的理论活动占有特殊的地位。1938年他在巴黎被遴选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执委会。1939年,他发表了《自由党》一书。这本书是同当时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鲍威尔进行辩论时所产生的作品,辩论的题目是处于地下状态的社会民主党人在同法西斯斗争时应采取什么活动方式。盖尔在论述自己对党活动原则的理解时,把它同世界观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基点在于自由,社会民主党本身的活动应当从自由出发。

盖尔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他断言:“不要相信什么历史自身的规律性。历史有朝一日会实现我们的愿望,也不要相信从这个被崇奉的规律中推导出来的工人使命作用,只有自由思想才能引导我们前进。”

盖尔反对以社会主义方式组织社会,他声称,无论哪一个国家或经济组织如果不是生活在人民的心目中和意志里,就不会保障自由。盖尔从这个观点出发,作出如下结论:“对党历史作用的这种理解要求对党的性质作出比正统马克思派所规定的更加广泛的定义。要更灵活、更生动、更有生机、更注重精神,而少弄一些僵死的、教条主义的东西。只有在这样的党内才会有思想运动的地位,无论是正统派还是自由派,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在党内有一席之地。”

这是对二次大战以后被称作“世界观多元论”或“入党动机多元论”理论的第一次朦胧的表述。盖尔的著作在1974年作为《社会民主党丛书》再版,被称作是“重要的历史性文件”。主编克洛茨巴赫在《序言》中称赞盖尔:“在论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自由’方面,在克服机械经济论方面,在毫不含糊地解释多元化民主和确定人民党的方向上,他表现出自己是一位先驱者。他所发出的信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党内辩论中发生了影响,导致了1959年在哥德斯堡通过了新的社会民主党原则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