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节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怀化市农科教(1 / 3)

结合模式的分析

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已经经历了两个高潮,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依靠政策激发了农民空前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四荒地承包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农民对土地和荒山投资的积极性;目前农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此阶段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而进行的以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的大改造。与前两个阶段比,后者是一次更为深刻的农业变革,农民对农业科技渴望和依赖更为强烈。根据这一特点,怀化市及时调整了农科教结合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使农科教结合的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服务农民的方式紧紧地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市场机制相吻合,我们认为怀化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分析这一模式,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完善的农科教网络体系

农科教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农科教结合顺利实现的基本保证,经过多年的努力,怀化市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交错的农科教结合的网络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上而下的农科教结合行政体系。农科教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获得最佳的效益,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怀化市从市到乡镇都建立了具有权威性的农科教领导体系,负责各自的农科教工作。

怀化市设立市农科教统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市委副书记陈志强亲自担任;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熊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汤自飞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18个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这些成员单位分别是:市委组织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市计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农机局、市水电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教委、市畜牧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广校、市机电工程学校等。因此怀化市的农科教结合通过领导小组不仅把农科教各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统筹到一起,也把市委市政府负责农业、教育、科技的主要领导结合到一起。在领导小组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正是他们亲自挂帅才使农科教结合机构具有了权威性,可以通过行政的手段把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统筹起来,把所属的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组织起来,共同投入到农科教结合工作当中去。

县、乡两级也依照市农科教结合统筹协调小组的构成模式相应建立了各自的农科教结合领导机构。在区县一般由县长或县委书记任组长,乡镇一般由乡镇长或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以鹤城区为例,鹤城区农科教中心领导小组由区长杨冬英任组长、区委副书记李毅、副区长周有庚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区计委主任、区科技局局长、区教育局局长、区农办正副主任、区财政局局长、区农业局局长、区畜牧水产局局长、区林业局局长、区农机局局长、区综合开发办主任等11人。

乡镇农科教中心是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将乡镇的两科(科委、科协)、八站(农机站、畜牧站、林业站、农技站、水电站、经管站、文化站、广播站)、一办(企业办)、两社(供销社、信用社)、两校(乡镇农校、农广校)统筹起来组建的,由乡镇长或党委书记任农科教中心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站、所、社、校负责人为成员。以鹤城区鸭咀岩镇为例,镇长李述文任镇农科教中心主任,副镇长向其祥任副主任,成员包括:政府办主任、学区校长、学区教导主任和农技站站长等。

从怀化市的各级农科教结合组织来看,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组长都实现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来担任,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市委市政府要求必须由政府一把手兼任农科教中心主任,分管农业、科技、教育的副乡镇长为常务副主任,以实现农科教各部门的更好结合。可以说,怀化市的农科教结合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结合,这种结合在事实上提升了农科教结合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使各级政府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开展农科教结合工作,它也保证了农科教结合工作的正常运转。

怀化市在市县两级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下都设有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农科教结合日常工作的开展,并对两级农科教结合办公室实现了定编、定级、定经费。市农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属副处级单位,有编制7人,办公室下设综合科、业务科两个科室,有独立的财务。区县农科教结合办公室属副科级单位,一般有专职人3~4人。乡镇农科教中心由科技副乡镇长任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设有1~2名农科教专干协助工作,一般有专职教师2~3名,兼职教师4~5名。以鸭嘴岩镇为例,鸭嘴岩镇农科教中心办公室设有1名专干,其编制属教育系统,由中心完小分管职业技术教育的副校长或乡农技站负责人担任。各级农科教常设机构均有固定的编制,属于同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的行政事业性部门。工资和工作经费享受全额财政拨款,为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和人力的保障。

2.级横交错的农科教网络。怀化市农科教结合网络系统包括若干个分系统,分系统又由子系统所组成,形成了自身的层次结构。

从纵向看,怀化市农科教体系主要有市、县(区)、乡(镇)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有主有兼。市一级农科教结合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宏观上的统筹领导,组织实施,协调关系,检查考核;县(区)一级农科教结合的重点主要是完成市农科教结合的任务,抓好全县农科教结合的统筹工作,办好县农业职业中学,抓好示范推广;乡镇一级的重点主要是抓好农科教中心建设,通过“中心”发挥其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

从横向看,怀化市的农科教联合了市、县、乡的所有涉农部门。在市级有市属的18个职能部门,在县级包括了各个业务局、办公室、农广校等单位,在乡镇主要是通常所说的“七所八站”,构成了相互联系的农科教网络。

按照农科教结合发挥作用的渠道不同,怀化市的农科教结合主要通过三个体系发挥作用,即农科教中心、农业职业学校、普通中学中的职业教育围绕科技项目或以科技为先导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开展“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发展的目的。

农业职业学校:怀化市建立“政府统筹、农委主办、教委主管、部门支持”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制。这一体制是在市政府的统筹计划下,把农业、畜牧、水利、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力量结合起来,把农业发展基金、水电基金、育林基金、扶贫开发基金等各项专项基金按一定的比例筹集办学,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把每个县的农业职业中学办好。在这一体制的激励下,怀化市农业中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大批校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起来,农业中学的校舍、师资和教学设施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1992—1994年在校生人数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既解决了农民子女升学难的问题,也为处境困难的职业学校注入了活力,为农村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现在的农业中学根据市场条件的特点,利用师资优势和农科教基地主要通过示范向农民提供各类新的农业技术。

普通中学中的职业教育:怀化市的普通中学实行双证制,他们在总结炉亭坳中学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实验的基础上,1996年在全市推广了3+1的教学模式。

乡镇的农科教体系:每个乡镇创立乡农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了不断地对已经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怀化市各乡镇成立了由乡镇政府直接领导的乡镇农校或乡镇农业职业技术中心,建立了乡镇农业科技图书室,有专门的授课教室。农校一般由乡镇中心小学选派一名教师任专职校长,乡镇各个部门(简称七所八站)的专业人员任专业教师,并聘请县市以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来举办科技讲座和现场指导。所培训的内容均是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和资源优势而定。如桐木镇的“黑珍珠”葡萄栽培、三系制种技术,鹤城区的礼品西瓜、反季节草莓、超级稻的引进与栽培技术等等,都是依托乡镇农校的科技培训实现推广的。45岁以下农民的绿证教育、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员的教学组织也是由乡镇农校来承担的。

农科教等涉农部门在乡镇都有其基层组织或机构,因此为在乡镇实行农科教结合提供了条件。乡镇是科教兴农的前沿阵地,也是怀化市农科教的结合点,市、县(区)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最终都必须靠乡镇组织落实到农民那里。鉴于乡镇农科教结合是整个农科教结合的落脚点和着力点,现重点把乡镇农科教结合的体系介绍如下。乡镇农科教结合体系的基本结构。

乡镇农科教结合组织形式的总体框架是按照四个层次、五大系统构建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乡镇级,第二层次为村级,第三层次为组级,第四层次为生产单位(主要是广大农户和乡镇企业)。五大系统包括:①科技管理系统:在乡镇科委、科协的领导下推行科教兴农计划。在村里设科技副村长、组织专业协会,组里设科管员、发展专业协会会员,负责科技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协调。②商品基地开发系统:在乡镇农科教中心的指导下,通过乡村的集体合作组织、大户联户的专业开发,带动全乡镇的产业开发。③科技推广示范系统:在乡镇农科教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在村里设科技推广小组,组里设科技示范户,主要职责是进行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④配套服务系统:以农科教中心的供销社、信用社为主体,通过联系村、联系组,为实施科技项目提供必需的配套资金和物资。⑤科技培训体系:以乡镇中心的乡农校、农广校为主体,村里设培训分校,组里设学习室,根据科技项目和农事的需要,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

需要指出的是,负责怀化市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领导最近又提出把农科教结合的中心下移到村一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农民自身的科技需要,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也可以削减机构,减轻农民负担。经过试点他们已经在全市24个发展较好的村子设立了村级农科教中心。

(二)科学的组织功能定位

农科教结合组织并不是试图取代原来的农业、科技、教育等组织而成立新的组织,这不仅是由社会化分工的规律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目前的体制所决定的。怀化市把农科教结合组织的功能定位为:统筹、协调、示范、培训、服务五大功能,统筹、协调是各级政府农科教结合机构的主要功能,示范、培训、服务是各级农科教部门的主要任务。

1.统筹功能。所谓统筹,即政府在所辖行政区域内,把农业、科技、教育及其相关单位有机地组织起来,统筹制定本地的综合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科技推广项目和人员培训计划调配技术力量,统筹使用实验场地及设施,统筹开展资金、物资、技术等全程服务,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具体包括规划统筹、项目统筹、资金统筹、培训统筹等。

规划统筹是农科教结合的首要环节,是政府根据所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统一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协调发展的规划。这一发展规划不是农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的简单相加,而是沿着“社会经济发展一人才培训一科技推广”这一主线,把各个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社会经济发极的总目标分别对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培训、科技成果推广等提出具体指标,避免了各部门规划各自为政、相互矛盾、重复的问题。因此农科教结合的统筹职能是政府职能,这一职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始终会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