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竞争观念(1 / 2)

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所谓竞争,就是战胜对手或众人而成为胜利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竞争机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整个的人生过程。可以说,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习,是知识与智力的竞争;体育比赛是技能与体力的竞争;就业,是素质与能力的竞争。从进入小学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就业竞争和工作竞争。正是这种竞争,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智慧激发了斗志,增强了勇气。列宁曾说过:“竞争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培植了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竞争必然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任何置身于竞争环境中的人,总要争取优胜,避免劣汰,正是由此产生的危机感,推动人们永远进取,不感怠懒。竞争推动了人员的优化,使参与竞争的个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竞争观念是推动个体积极进行职业准备,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竞争意识在许多人身上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不少大学生面对市场就业竞争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培养竞观念就成为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树立竞争意识

由于受小生产狭隘观念的限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竞争意识十分薄弱,人们的生存方式呈现出一种植物性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人像植物一样无须思虑劳心,无知无欲,默默地生存,任凭环境支配,被动地接受对手的摆布。它机械地以本能生存的力量,无声无息地从大自然那里接受阳光、雨露、土地、养分的恩赐。植物性生存的最大长处在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固定在生命开始时的安定的空间,一直到死也不离开生养它的脚下的根基。植物性生存的特征首先在于知足长乐、安贫守贱、忍辱负重的生存态度。植物是知足的,它能忍受极艰难的条件,沙漠荒滩,悬崖绝壁,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任凭千人踩万人踏,也不能剥夺它的生命的坚韧。与这种特点相适应的是安时处顺,安土重迁的坚韧品格。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也不思迁移,不愿改变环境。其次表现为与事无争的生命哲学。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和社会进化的历史是竞争的历史,没有竞争,人类也许还处在无生命的阶段。但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有较多的禁欲主义成分,过分宣传重义电利的无争思想,以抽象的道德代替物质的享受,从而扼杀了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欲望。传统文化中崇柔敬弱,贬刚抑强的思想,也限制了竞争意识的发展。再次表现为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一方面抑制了人们的开拓冒险和创业精神,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嫉贤妒能的消极心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不为天下先”的格言警句为人们奉为座右铭,限制了人们的进取行为。

可见,要树立竞争意识,必须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植物性生存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平等的竞争,给每个人以取胜的同等机会,既给强者以奖赏,也给弱者以鞭策,它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因此,竞争观念是为现代人所推崇的观念。要树立竞争观念,还要面对现实。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应安于现状,无所作为,而应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竞争观念的培养,竞争能力的提高,必须投身于竞争环境之中,就像要学游泳必须下水一样。面对每一个就业与创业的可能都不能放弃竞争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应成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精神动力。

二、积累竞争资本

选择机制引进就业领域后,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同时,用人单位也在按照工作需要选择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劳动者。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上海市首家中外合资开办的太平洋职业学校,以月薪2000元及其他一系列的优惠条件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尽管应聘者很多,但合格者实在太少。学财经的不懂外语;会外语的不懂电脑;学电脑的又不懂其他专业知识。结果,原定招85人,最终只招了十来名。这件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当代社会需要有数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困难也是来自适应现代职业技能的缺乏,它使人们懂得要适应社会竞争,就要有多种技能,这是在竞争中取胜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