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心态7 诚信(2 / 3)

不给这些投机的人留机会,关键是在我们,要抵制这些便宜带给我们的诱惑,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保持原有的理性,不要被这些小恩小惠、天降横财的事情给愚弄了。不去占便宜,就是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保险”。

在职场中,我们就像是遨游在水底觅食的鱼,不能避免我们不受鱼钩上鱼饵的诱惑,美食固然吸引人,但是你要考虑清楚,这美食是不是可以吃。职场中生活中很多时候各式各样的铒诱惑着我们,会不会上当,就要看我们是不是真的能抵制住这些铒的诱惑。人的贪欲是与生俱来的,面对金钱,利益、地位、美色,一些显性的或者隐性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忽略了背后的“钩“而是心怀着太多的欲望和侥幸心理,来看待这些鱼饵,可是我们却忽略了鱼饵背后的“钩”。不要怀着只是吃鱼饵会小心不被钩到,这样的侥幸心理,才是我们上当受骗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话,危险就只距我们一步之遥了。

在生活中利诱的事情屡见不鲜,被利诱的人也不在少数,可是大家都是事后才会后悔,而不会在事前多做防备,让这些手,没有机会够到我们。便宜不是好占的,这样的便宜我们最好不要,当我们看到这些利益的时候,不要只是被这些蒙蔽了双眼,而是更应该擦亮我们的眼睛看清楚这利益背后到底有没有鬼。

给任何投机取巧的心理画个“X”号

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说过:“一个人动机不纯,完全为己,就是投机取巧。”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这样的心理都要不得。任何损人利己的事情都不可以做,任何有害于他人的事情都不可以做,违背良心到头来还会害人害己。这样的投机取巧,我们一定要对它说“不”。

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同仁堂的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北京开始出现了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价格每天在涨,药品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现象时有发生。张汉朝负责药品的检验工作,有一天,张汉朝的一位大学同学找到他,说要请他一起聚聚,张汉朝去参加了聚会。大家回顾了大学时光后,张汉朝发现这次聚会的目的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原来这位同学是帮别人来说情的,在半个月前,同仁堂准备从一家公司买入药材,在验货时,张汉朝发现这批货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以次充好。那家公司想趁着“非典”的时机浑水摸鱼。而张汉朝将这批药材挡在了门外,而那家公司的老本就是这同学的亲戚。面对着老同学的苦苦相求,和大学四年的同窗之情,还有对方答应的高额回扣,张汉朝毅然拒绝了同学的请求。

张汉朝说:“今天这顿饭我请你,算我给你赔罪——你说的那件事,我不能办。我知道你这个说客夹在中间也不好做,但是,你要想想啊,那是什么?是药啊,关系到人的性命,你知道吗?我每一次检验药材,就像在检验我自己的良心,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良心,我也不能让假药、劣药从我手中溜走。希望你能理解我!”就这样,有一批劣质药材被挡在门外。后来在领导的推荐下,张汉朝晋升为高级工。

就像张汉朝说的那样,“每检测一次药材,就像在检测我的良心一样,我不能对不起我的良心。”面对种种诱惑,张汉朝“挺”住了,他拒绝了这种违背良心的事情。投机取巧的事情时有发生,假药、劣质产品等等不都是大家投机取巧的结果吗?害人害己,这样的事情多做无益。又有多少人面对诱惑的时候把良心放在那里呢?

段丞和张新同时被一家汽车销售店聘为销售员。同为新人,两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段丞每天都跟在销售前辈身后,留心记下别人的销售技巧,学习怎样才能销售出更多的汽车,积极向顾客介绍各种车型,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坐在一边默记、研究不同车款的配置;而张新则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讨好领导上,掐算好时间,每当领导进门时,他都会装模作样地拿起刷子为车做清洁。他的交际很不错,很快就和部门领导处得跟哥儿们似的。

一年过去了,段丞潜心业务和不断学习终于得到了回报。不仅在新人中销售业绩遥遥领先,业绩在整个公司也名列前茅,得到了老板的关注,并在年底被提升为销售顾问。张新却因为没有把交际能力用在工作上,出不了业绩,甚至好几个月业绩都达不了标。部门领导也因此冷淡了他,再无铁哥们儿的亲热,不久便被迫离开了。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你“敷衍”工作,工作也会“敷衍”你。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以为打通领导关系就一切好办了,其实不然,在这种事情上投机取巧不但没有学到经验,还会让人反感,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的结果只是害了自己。

做人就应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人,本本分分地做人,这样的人,大家才愿意和你做朋友,才愿意和你长久地交往下去。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靠的是个人的才能,而不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不做实事就可以生存下去的。效益是第一,那些投机取巧的事情,万万是做不得的。假装认真,假装负责,这样的态度去面对工作,是做不长久的。与其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做那些无意义的事情,倒不如多花些时间在积累经验,好好工作上。学习真本事,把那些虚假的东西彻彻底底地消灭掉。

不轻易承诺,

说了就把它当成必须要做到的事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在大人的世界里,对小孩子的承诺常常不作数,什么考试考得好给你买什么东西,结果孩子考得好了,家长食言,孩子又得不到这个东西。作为家长,最不应该给孩子这些承诺,一旦承诺了就要言出必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要想你的孩子今后成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你就该兑现你的承诺。孩子总是以父母为榜样,你怎样做,孩子就有可能学着这样做。所以在孩子面前,你首先要说到做到。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承诺别人做什么事情,但是兑现的却又很少。所以在你做不到的情况下,就不要轻易地去承诺别人做什么事情。

一天深夜,一位绅士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很礼貌地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我今天一包火柴也没卖出去,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了。”看着小男孩儿可怜的样子,绅士只好推脱道:“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您先拿上火柴,我去给您换零钱”说完小男孩儿接过绅士的一镑钱跑远了。绅士等啊等,等了好久也不见小男孩儿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