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空有一颗壮心(1 / 2)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

南宋政权自建立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就成为南宋时代大部分人的心愿。与之相对应,文坛上收复故土、壮志难酬、爱国豪情成为一时的主旋律。事实上,此时的词作中提及爱国或者壮志方有规格,引领文坛风向,称得上佳作。姑且不管这种风格的不足之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从南宋初南渡的李清照、朱敦儒等人到后来的辛弃疾、陆游、陈亮等词人,其词作无一不印证这个特点。而在南渡词人到辛弃疾等人的发展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词人张孝祥。

《宋史》载:“张孝祥词翰俱美。”张孝祥在作词方面以苏轼为典范,极具豪放气质,常用如神之笔表现豪情壮志。其词作既写景抒情时挥洒自如,兼具爱国思想,因此,其词多境界高远,激荡人心。

隆兴元年(1163年),即位仅一年的宋孝宗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北伐大计。孝宗立志恢复中原,先是为岳飞平反,再者命令“中兴四将”仅存的张浚来主持北伐事宜。但是,很不幸的是宋军在符离遭到金军阻击,损失惨重,大败。看到军队大败,这时朝中主和派纷纷上书力主撤毁边备,准备与金人和议。此时,正在建康任留守的张孝祥听闻此事,慷慨忧愤,写下这首《六州歌头》。

上片从“长淮望断”写起,几乎全是在写景。作者站在淮河边上极目远望,看见的是撤掉淮河的边防后,关塞极尽荒芜。看看这寒风凄凄、边关寂寂,哪还有北伐时期的尘土?看到这里,作者不禁心情立刻黯淡下来。“黯销凝”三字,集中地体现出作者对战争失利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黯然伤神的复杂心情。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追想当年事”中的“当年事”指的是“靖康之难”。作者指出“靖康之难”是“殆天数,非人力”,“殆”是用来表示推测,和“大概”、“几乎”同义。在这里,很多人以为诗人因“愚忠封建思想”而把“靖康之难”的原因归为天意。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不说愚忠思想,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知道,“靖康之难”非天意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何况作者呢?这里,作者刻意用一个“殆”字,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们都知道北宋被灭的真正原因,刻意不道出真相;二是相当于讽刺般的疑问,提出“靖康之难”大概是因为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