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都是建议(1 / 2)

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都是建议

看完东北行政区的基本情况,江飞宇开始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写下来后,江飞宇又不断修修改改。

最终,这些东西浓缩成一条条建议。

20多分钟后,江飞宇开始逐条给阿成提建议:“第一条,我觉得你没有把西加丹行省那帮华人地头蛇利用起来。”

阿成摇头道:“这帮人能够在这边混得不错,手上多多少少沾了同胞的血。要不然,印国也不会让他们舒舒服服当甲必丹、地主乡绅、企业家。”

说实话,阿成是非常看不上这些人的。

甚至,还有点厌恶。

要搁在以前,阿成碰到这种人都是人道毁灭的。

江飞宇劝道:“历朝历代,皇帝想坐稳江山就不能只用清官,浑官、贪官都得用。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效忠,也得让他们两不相帮。”

“哪怕,仅仅是离间他们与印国的关系,你也得跟这帮地头蛇合作。”

阿成知道江飞宇说得在理,但他还是有些顾虑:“我们辖区内很多华人移民就来自西加丹行省的华人种植园、小作坊,我们已经掘了人家的根基,我只怕会做无用功。”

江飞宇道:“这些华人愿意迁移到东北行政区生活,那是他们的人身自由。这点小矛盾,还说不上是掘根基。”

这是现代社会,这些人又不是旧社会地主老财家的佃户。

人家愿意迁移,关你屁事?

阿成问道:“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江飞宇提议道:“现在对外采购的粮食和各种生活物品,拨一部分订单给那边就行了,只要有利益往来,他们分分钟把你当大爷供起来。”

阿成虚心接受,将这条写下来。

江飞宇继续提第二条建议:“你想将开垦出来的耕地按劳分配给了这些参与开垦的人,这一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我认为应该尊重他们个人的选择,愿意要田地的分田地,不愿意要田地的领取资金补偿.....”

江飞宇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他已经看过了这些移民华人的统计资料。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种地、愿意种地。

这里面,就有一部分人是小作坊里面的手艺工人、渔民,他们肯定没那么擅长种地。

而且,也不利于将他们的手艺利用起来。

江飞宇的提议是,将那些分散的土地分给愿意种地的人。

那些集中的土地,可以成立国营的农垦公司搞机械化生产。

江飞宇的第三条建议,就是针对那些小作坊工人。

政府提供有利政策,扶持他们开小作坊当老板。

这些人手艺是有的,缺的只是前期的资金投入和销售渠道。

这方面政府可以给他们贷款,并优先从他们这里采购产品。

如果他们没有渠道采购必要的机器设备,政府也可以兜底帮采购。

在江飞宇看来,东北行政区最适合发展的就是轻工业。

这边是原材料产地,原材料不缺。

只卖原材料,利润实在太低了。

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和税收,也很少。

只有增加产品的工业附加值,才能有效促进内部经济循环。

第四条建议,江飞宇瞄准了海洋渔业捕捞。

大海能提供的肉食,远超过陆地。

发展捕鱼业的好处很多,解决民众的肉食需求、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水手。

阿成只是打算蛰伏几年,练好基本功后再竖起独立的大旗。

本质上,加里曼是一个大岛。

对于岛屿国家,海军比陆军更加重要。

第五条,是教育方面的。

目前,东北行政区治下是小学免费,中午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饭。

能免费,那因为适龄儿童也就两、三万人。

暂时,阿成还能负担得起。

阿成负担不起,江飞宇也会提供资金支持。

江飞宇说得很清楚,就当江家投资孙家了。

小学免费,这一条确实是仁政。

但对于那些12岁到18岁之间的少年,政府就管不过来了。

阿成不可能把所有青壮都拉去当兵,那样不现实。

但是这些人正处于叛逆阶段,身体也没长开。

出去找工作很困难,只能在家里帮干点农活。

长久以往,容易成为街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