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七章 接纳缺憾:生活的给予,都是最好的安排(2 / 3)

3. 把重点放在当下

何为“当下”?你能理解吗?古希腊学者库里希坡斯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

这位西方圣哲是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重在活在当下,因为唯有当下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掌握和触摸到的东西。

一日早晨,有人请高人指点迷津,高人便把他叫进了一间密室,然后此人开始滔滔不绝地倾诉自己的众多苦恼。整整半个小时,此人依旧说个没完,高人只好打断了他,问道:“吃早餐了吗?”此人点点头。“把碗洗了吗?”此人又点了点头,待他刚要开口,高人立马接着问道:“有没有把碗晾干?”此人连连点头,颇为不耐烦地说:“有的,有的,现在您能够帮我解答我的问题了吗?”

高人看了看他,回答说:“你已经有了答案。”说完,把他请出了门。开始的时候,此人还有些不明所以,可几天之后,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高人的意思是建议他要把重点放在当下,而不是放在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上。

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人也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呢?整天在为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有发生的事烦恼呢?仔细想想看,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改变;而将来的事情,又有谁能够准确预知呢?还是像高人所告诫的那样吧:只活在当下,不要去想过去和未来。人生短短几十年,岂能在回望过去和遥望未来中度过呢?活在当下,感恩生活岂不是更好?

充实的感觉和对物质财富拥有的多少关系不大,它往往和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喜乐、生命的特性有关,而所有这些东西,只有静下心来慢慢感悟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生活的美好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感悟到的吗?

请感恩当下的生活吧,是“当下”给了你一个深深地潜入生命的水中或是高高地飞向生命的天空的机会。“过去”和“未来”是所有人类语言里最危险的两个词。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当下几乎好像走在一条绳索上,在它的两边都有危险。但是一旦你尝到了“当下”这个片刻的甜蜜,你就不会去顾虑那些危险;一旦你跟生命保持在同一步调,其他的就无关紧要了。对你而言,生命就是一切,能够切切实实把握好现在,就是对生活最好的感恩。

有多少人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的一生了无遗憾了吗?我想做的事我都做了吗?我有没有好好笑过,真正地快乐过?

有多少人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年轻的时候,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拼了命想赶紧毕业,找份好工作;接着,就迫不及待地结婚、当爹妈,然后,又整天盼着孩子快点儿长大,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负担;等孩子长大了,就开始想着赶快退休;等到真正到了赋闲在家的那一天,发现自己已经老得不能动弹了……在那一刻,生命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他们辛辛苦苦劳碌了一生,时时刻刻在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将来发生的事,一分钱不敢花,通通存入银行,就怕有一天生病了,央求无门,然而生命就在这样的惶惶不安中老去了。至于眼前的当下,也变成了一个个充满遗憾的过去了。

古之智者常常告诫我们要“活在当下”。何为“当下”?简单地说,“当下”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或许,你会认为这不是什么难事,认为自己天天都是活在当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是不是一直都在过着匆匆忙忙、争分夺秒的日子?你吃饭匆忙、走路匆忙,每天只睡3小时,即使是在娱乐时,也会老想着明天的事。这一切皆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还有更多的目标需要实现,更多的计划需要完成。如果你把多余的时间放在“现在”的这些事情上,你会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

没有几个人是能够专注于“现在”的,大多数人天天都若有所思、心不在焉,时刻计算着明天、明年甚至更久远的事。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可是,当他们把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时,他们又会说:“再多赚点儿该多好”、“房子再大一点儿该多好”、“职位再高一点儿该多好”。以这样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岂能不惶恐、岂能不匆忙?

不能“活在当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觉得快乐。不只是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够,不能领悟到真正的满足不是在“以后”,而是在“此时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才能获得,现在就已经拥有。

曾经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我们经常探究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的意义不过是闻闻身旁每一朵娇艳的花,享受一生之中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用一颗感恩的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吧,这样你就不会有遗憾。

4. 不要只盯着生活中的缺憾

有一首感恩生活的诗歌是这样写的:

当你在为人生的无常而眉头紧皱时,是否记得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谢上天?一生之中,我们有所爱的人,有爱我们的人;我们有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情人的爱,这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可以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听一听自己喜欢的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这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赐。人活一世,我们该如何表达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呢?请将生活里的浓浓爱意深刻在内心深处吧,心怀一颗感恩的心,过好我们的每一天。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端看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生活由无数个每一天组成,然而在你生命的每一天里,你是怎样度过的呢?有人说:我已经快被生活给压垮了,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要匆匆忙忙爬起来去赶地铁、坐公交,饭都来不及吃一口;有的人会说:我今天真倒霉,出门的时候,一辆该死的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弄脏了我的衣服;有的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常常感慨:活着真累,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听听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吧,句句都是抱怨,句句都是怨气冲天。如果整天以这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话,只能说他们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当你每天早上起来去上班时,有多少人根本没有班可上?当你被车弄脏了衣服时,有没有想过它只是弄脏了衣服,而没有夺去你的生命?当你抱怨一天的工作如此繁忙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合眼了?

如此想来,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和那些残疾人比起来,你是多么幸运?和那些沿街乞讨的人比起来,你是多么幸福?和那些被意外夺去生命的人比起来,你在感叹生命易逝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感谢上天对你的垂爱?

生活是需要感恩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善待上天赐予我们的每一天,这样我们每一天都会在快乐中度过。也许你并不富裕,每天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但是上天却给了你灿烂的阳光,公园里娇艳的花朵可不是只给那些有钱人看的。也许你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但是你却可以和别人一样能听到小鸟的歌唱、优美的旋律。不要抱怨老天突降大雨,把你淋得浑身湿透,要知道被淋成落汤鸡的绝不止你一个。不要老抱怨困难总是找上你,当你在心急如焚时,有的人却已经无力回天了。

还记得那篇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本书吗?那本书的作者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没错,她就是20世纪用坚强与拼搏震撼了全世界的伟大女性——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起初,海伦·凯勒一家都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而沉浸在浓浓的喜悦之中。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了,在19个月的时候,小海伦患上了猩红热。病情一度十分严重,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她却从此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从那一天起,海伦·凯勒就注定要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了。

这样的不幸,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可是海伦·凯勒却并没有因此身陷消沉。她和所有正常人一样,有追求、有理想,渴望有一天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她开始在老师的帮助下,读书、写字,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中,她终于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她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成名之后的海伦·凯勒又开始致力于慈善事业。她四处奔走,建立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让很多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她会对慈善事业如此热衷呢?

如果你看过她写的那篇《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你就知道她之所以会做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这篇文章中,她这样写道:“我要感谢给我带来帮助的益友,他们犹如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那样能打动人心。和他们握手时,我能通过他们的掌心感受到那不可言喻的同情,和他们在一起,他们那幽默有趣的话语会把我的不快、烦恼和忧虑一扫而光,使我一觉醒来顿觉耳目一新,能将腐朽化为神奇,重新看到真实世界的美与和谐。我要感谢他们的善良,他们的爱犹如山泉灌进海洋,淡化了海水的浓度。我要感谢生活赐予我的每一天,让我能够做我喜欢的事,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

生活中的每一天对于海伦·凯勒都是珍贵的,所以她心怀感激。一个残疾人尚且如此对待生命,那么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有什么理由去虚度那珍贵的每一天呢?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这就可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是的,生命因为感恩才会变得可贵,才会有价值。如果我们能像她一样,珍惜每一天、善待每一天,那么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和困难都会躲得远远的。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待这个世间,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都刻着:思考与感谢,它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我们所有的,感恩我们身边的一切。

海伦·凯勒因为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所以她从没有因为自己身处逆境而气馁、烦恼过,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润”。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阳光;她每天都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灿烂的朝霞、悠然的远山、茫茫的星空;她每天充满信心,与命运挑战;她每天求知不渝,从而“唤醒了自己的心灵,给了它光明、希望和快乐,使它重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