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一章 生逢乱世(1 / 3)

牛僧孺出生的时候,真可谓遇到了一个乱世,不仅有强大的外族虎视眈眈,而且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朝官为求自保,纷纷寻求党派庇护,牛僧孺也因此被裹挟进党派斗争之中。最开始的时候,牛僧孺只能听天由命,即便遭遇莫名的打击也只是隐忍不发。但是机缘巧合被推至风口浪尖,牛僧孺也只好勉力为之,担起了一党领袖的责任,而他的人生也就此注定不凡。为了帮助皇帝稳定国家局势,牛僧孺奋不顾身地跳入宦海当中,一番挣扎之后终于找到自己的道路,结果却因为略显消极而遭到非议。

出仕

牛僧孺出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籍贯有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和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两说,其家是陇右世家大族。现存的史料记载,牛僧孺的远祖本姓尞,在曹魏时期官至尚书,封临泾公,被当时的统治者赐姓为牛。其八世祖牛弘曾在隋朝被拜为仆射,封奇章郡公,赠文安侯。但是由于隋朝的覆灭和唐朝的崛起,牛僧孺的祖上开始家道中落,其祖辈和父辈虽然都混迹官场,但都只是一些微末小官。牛僧孺出生的时候,其父牛幼闻任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牛僧孺幼年便随父客居郑县。

七岁的时候,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到庐陵禾川(今江西吉安),牛僧孺即随母亲与继父一起生活。古人有父母死而居丧的习惯,牛僧孺虽然只有七岁,但是仍然懂得遵守相关礼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越矩。值得一提的是,牛僧孺这样做并没有任何人强迫,而是完全出于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史料中伤牛僧孺的母亲不守妇道,后世经史家考订,认为该史料内容是牛僧孺的政敌所著,在此不予采信。十五岁成年之后,牛僧孺回原籍继承祖业,这里有其远祖牛弘留下的数倾良田。史料记载,牛僧孺的祖业在灞水和浐水之间,乃是远近闻名的丰土沃壤。除此之外,牛氏一族还有数千卷藏书可供子孙阅读,这无疑为牛僧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读书参加科考,成了牛僧孺的必然人生路线。由于数顷良田的供养和数千卷书籍的便利,再加上一颗少年老成的克己复礼之心,牛僧孺每日勤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史料记载,这个时候的牛僧孺已经因为学业出众而身负盛名,还曾得到韩愈和柳宗元的点拨,并由此进一步得到了革新派宰相韦执谊的赏识。二十六岁时,牛僧孺凭借韦执谊的鼓励,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考试结束,牛僧孺交出的考卷书法娟秀,卷面整洁,对于时弊的论述也能够切中要害,得到主考官的高度认可,牛僧孺榜上有名。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需要拜谢座主(即主考官)并参谒宰相,由于正式举办仪式的地方在尚书省都堂,所以后世多俗称为“过堂”。在唐代,学子中了进士之后还要参加吏部的关试,但是随着韦执谊等革新势力的失势,牛僧孺也被当时风起云涌的政治风浪所吞噬。第二年春,牛僧孺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制举试”,果然名落孙山。如此一来,牛僧孺不仅仕途失意,而且连生活同样陷入困顿,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障了。不过,牛僧孺在这一时期结识了白居易和元稹等大名士,他们在长安城外的华阳观纵谈古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后来,白居易还曾据此作了一首《酬寄牛相公〈同宿话旧劝酒〉见赠》,其文如下:

每来政事堂中宿,共忆华阳观里时。

日暮独归愁米尽,泥深同出借驴骑。

交游今日唯残我,富贵当年更有谁。

彼此相看头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辞。

次年,牛僧孺再应“制举试”,不中。再次年,牛僧孺仍旧参加“制举试”,当时的宪宗皇帝积蓄贤良方正的臣子,因而推崇直言敢谏之风。牛僧孺向来心思沉稳,目光独具,极富痛陈时弊之能,他终于通过了考试。但是,当时的时弊主要针对当权派大臣,所以牛僧孺痛陈时弊的做法基本相当于“太岁头上动土”,因而遭到了以宰相李吉甫为代表的当权派大臣的强力反弹。此时,宪宗皇帝的权力早已日薄西山,无奈之下只好顺从了他们的意愿,贬谪了包括主考官在内的一批革新派大臣,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元和制举案”。如此一来,牛僧孺虽然通过了考试,却并没有被朝廷重用,而是出任伊阙尉,兼河南尹幕水陆运判官,成了地方藩镇中的一名文职人员。

需要指出的是,牛僧孺等人针砭时弊所做的评述,不仅针对宰相,还包括宦官、群臣和藩镇等,乃是全面论述当时社会的弊端。但是具体来讲又各有偏重,比如皇甫湜所做论述主要针对宦官,而牛僧孺所做陈述主要针对宰相。牛僧孺之所以会与李吉甫结怨,这里就是最早的开端,或者说这里就是最早政见分歧和利益冲突的开端。后世史家经常把牛僧孺此次遭到排挤的原因混淆,或者一概言之遭到宰相打击,或者一概言之遭到宦官打击,在此特加以说明。当然,宰相和宦官在此虽然成了革新派势力的共同敌人,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化解,同时也不可能化解,他们之间的斗争始终存在,并一直延续下来。

至于当时整个国家的局势,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的冲击,繁荣昌盛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中央政权严重被各地藩镇割据。最开始的时候,只有河北四镇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随后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就连长安也被藩镇将领周智光占据,并且大有“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意味。唐宪宗凭借逐渐积累的经济做后盾,中央政权才收回了一些节度使的实权。但大多数节度使仍然拥兵自重,只是暂时收敛了锋芒,只要时局有变,他们就会出来作乱。但藩镇割据的事实已经形成,唐王朝只好采用“边拉边打”的政策,勉强稳定住局面,同时也不得已承认了各地藩镇的合法地位。

这个时候,宦官专政也开始严重威胁唐王朝的统治,以至于中央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之中。宦官专权始于唐玄宗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的祸乱,统治者开始对文臣武将失去信任,转而重用宦官集团。凭借统治者的宠信,宦官集团首先控制了皇家禁军,即左右神策军,进而以监军的形式对全国军队实行不同程度的掌控。紧接着,宦官又染指国家的财政大权,因而终于自成一体,开始反过头来威胁皇权。最终,宦官集团在与朝臣的政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宪宗皇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就是因为得到了宦官集团的大力支持。

牛僧孺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并且一脚踏进了革新派大臣的行列,自然受到宦官集团和守旧大臣的排挤,同时也注定了他的仕途不顺。除此之外,唐朝晚期还有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左右着时局发展,那就是亲近吐蕃的唐朝政治势力,确切地说是吐蕃在大唐王朝的利益代表。从史料来看,在玄宗时期唐王朝仍然和吐蕃保持着友好关系,到“安史之乱”时期,吐蕃乘虚进占中原,导致双方关系破裂。出于自卫,唐王朝多次对吐蕃实施打击,最终在唐长庆元年(821)双方完成“长庆会盟”,由此结束了长时间的相互对立关系。当时,牛僧孺虽然尚未登上中心政治舞台,但是对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却一直密切关注,这样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也为对外政策方面提供了依据。

先抑后扬

牛僧孺在地方为官,虽然政绩并不显赫,但凡事都能够明察秋毫。史料记载,当时的一位书生路过牛僧孺的辖区,碰巧遇上一起强盗杀人抢劫案件。负责督办此事的官员无法缉捕盗匪归案,为了应付差事,他便将书生抓了起来,并且在严刑拷打之下使之认罪。卷宗交到牛僧孺手中审批,立即被他看出了蹊跷,复审之后很快查明内情,不仅还了书生一个公道,同时也惩办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办案人员。接下来,牛僧孺调动各方力量,最终将聚集在山中为祸一方的盗匪剿灭,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由于牛僧孺表现出色,巡查官员多次向朝廷举荐他,但是由于当朝宰相对他心存芥蒂,始终未能如愿。即便如此,牛僧孺仍然不改自己的耿直作风,时常以奏疏的形式向宪宗皇帝犯颜直谏,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一诫”。不过,牛僧孺的作风虽然没有带给他仕途上的帮助,但是却让他得到了另外一种回报。由于名声在外,京兆少尹辛秘钦佩牛僧孺的为人,相信他在日后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因而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当然,对于牛僧孺的耿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他在努力经营自己的耿直美名,用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但是不管怎样,这一时期的牛僧孺还是以正人君子面貌示人的,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和元稹等名士都与之相交,可为佐证。

相关小说

运城名诗 纪实 / 连载
运城名诗
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编
大运之城精品丛书共五本,含《运城名人》、《运城名胜》、《运城名诗》、《运城名联》、《运城名产》。包括有古代先贤名人、文物古迹、景点名胜、著名诗作与楹联及特色名产等方面,全面反映了运城黄河根祖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本书对了解运城历史及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6万字2018-12-20
江青传 纪实 / 连载
江青传
叶永烈
本书描叙江青从“苦孩子”、“第一夫人”最后沦为阶下囚不寻常的一生。
30万字2018-12-20
走进红石峡 纪实 / 连载
走进红石峡
惠永明
本书对红石峡古迹文化的调查、考证、度量、核实、拍照、整理、研究,对红石峡的全貌进行了解读。全书依照摩崖石刻、小字幅题刻、碑记、石窟、红色会议等内容依次分别介绍。
5万字2018-12-22
目击天安门-(二) 纪实 / 连载
目击天安门-(二)
韩泰伦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119万字2018-12-20
萧红自传 纪实 / 连载
萧红自传
萧红
本书内容包括:家族纪事、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皮球五、镀金的学说、祖父死了的时候、家族以外的人、琐事闲记、弃儿、小黑狗、中秋节、欧罗巴旅馆、雪天等内容。
14万字2019-04-01
红墙档案(二) 纪实 / 连载
红墙档案(二)
韩泰伦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119万字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