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三生因果: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1 / 2)

(一)

问世间情为何物,无形无影,无息无声,听不见它的脚步,也看不见它的芳踪,却教人生死相许,难舍难分,难忆难忘。生离是伤,死别亦是伤。

情若重千斤,教人何以堪。

许多人一生之中情路坎坷,这情,不仅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有情会伤人,无情会伤人,两情相悦却不能相守也会伤人。

太多人为情所困,太多人对情无奈。情让有些人在尘世之中时苦不堪言,情让有些人在尘世终了时满心遗憾。

幼年之时,最渴盼亲情。像鱼儿需要水,花草需要阳光一般,亲情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份安全感,是一份力量,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青年之时,最渴盼友情。像树木需要养料,航行需要舵手一般,友情对青年而言,是一份补充剂,是一份支撑,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成年之时,最渴盼爱情。像花开等蝶来,若是有人相伴,有人可爱恋,即使生活辛苦万分,心中也充满希望,觉得甘甜无比。

来自亲人的关怀让我们不再惧怕外界的风雨,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何时,都有一个接纳我们的地方;来自朋友的理解让我们不再感到孤单,因为我们知道,即使走得再远,也有人真心地挂念我们;来自爱人的支持让我们不再感到疲惫,因为我们知道,有一颗心一直与我们相伴。

若是亲情、爱情、友情都不存在,成长的路上自然充满灰暗,心中自然充满悲观。欢喜无人分享,忧伤无人安慰,恐惧无人陪伴,终日孤身一人,一颗心在风雨中飘摇不定,那便是生命中最痛之事。

然而,生活中多少情今生难成全。有多少人年幼时无父母关爱,生活在冰冷的空屋之中;有多少人少年时无朋友相伴,满腹心事只得说与自己听;有多少人彼此相爱却无缘相伴,只能任相思泪从脸上不停滑落。

(二)

契阔死生君莫问,

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

“契阔死生”的典故来自《诗经》,表达了一种无论经历多少坎坷,也要与相爱之人相伴到老,生亦同床,死亦同穴的情感。诗人明知其意,却言“君莫问”,令人读起来备感哀婉。

“行云流水”出自苏轼《答谢民师书》,表达了一种不受拘束,自然洒脱的情感。诗人用此表达自己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用“孤僧”二字凸显自己只身一人,来去无牵挂的生活状态。

诗的后两句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了一种既“悲哀”又“肯定”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曼殊。他乐于享乐,不忌饮食,受众美倾心,却来去自由,无牵无挂。然而,他的内心却是寂寞的,孤独的,纵使一生留情,却孤单一生。他在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有情,都无挂碍。”